(記者 盧怡)日前,記者在城區華清園小區的景觀河邊看到,業主們正在靜靜地欣賞著河塘美景,很是愜意。小區業主委員會委員正與業主商量,如何進一步改造這條景觀河。記者了解到,這條景觀河是死水,過去河道里雜草叢生,一直是小區業主頭疼的問題。小區業委會了解情況后,多次與物業公司溝通協調,整治河道。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還是要讓這景觀河的水活起來才好。”華清園業委會主任孫鵬程介紹,“我們的委員帶頭清理水草后發現,里面的水發黑,即使清干凈了水草,氣味還是不好聞,所以我們還需再一次治理,讓水清爽起來。”
河道旁邊的一處兒童游樂場,因為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業主對此也是意見紛紛,業委會與物業溝通后,將這一處進行了維修,在符合標準的同時,盡可能地節省開支。孫鵬程說:“今年春夏之間,我們維修了兒童游樂設施,重新鋪了塑膠地面,一切符合國家要求。”
近年來,隨著商品化住房群體的興起,社區最重要的自治組織——業主大會及其業主委員會也孕育而生。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和物業企業都重視業委會的存在,業委會設立得好,成員們有作為,小區的物業管理也會更加順利,居民生活質量也相應提高。華清園業委會委員張建峰介紹:“小區內所有業主有什么事都跟我們溝通,我們把問題匯總,再去和物業溝通,能盡快解決的都盡量解決。較難的問題,我們走法律程序,請相關部門協調幫助,力爭讓所有業主滿意,住得開心、放心。”
物業與業主的關系,常常因為物業費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當業主對物管不滿時,通常拒絕交納物業費。而物管在業主不交費的情況下,壓縮成本,質量愈下,越不交,越不管,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結果損害的還是業主自己的利益。曾經的鴻福苑小區就是這樣的情形。該小區業委會主任徐正然介紹:“那個時候,物業費確實比較難收。四海物業走了之后,我們找了律師、經過法院,將費用全部結清。”
鴻福苑有10棟樓288戶,業委會成立后,征集了業主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更換了物業公司。現在的小區干凈整潔、停車有序,業主們幸福感倍增,物業費的收繳率達到98%,形成了良性循環。徐正然說:“每棟樓有一個樓長,他們負責開展工作、傳達通知等,現在業主們會自覺地交物業費。”
為了能更好地建設和管理好小區,構建和諧的居住環境,成立業主委員會勢在必行。陽光一品小區剛剛成立了業委會,發揮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業主委員會可以及時了解業主、物業的意見和建議,監督和協助物業管理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同時,業主委員會可以代表業主行使對公共部位的共有權利,要求物業整改并完善小區配套設施等。陽光一品業委會副主任倪春祥介紹:“我們替業主督促物業做好服務工作,也為物業做好解釋、宣傳工作。我認為,業主委員會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此外,業主對物業管理公司收取的費用如何使用往往不清楚,而業主委員會可以監督、審核各項經費的支出和收入,特別是決定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使用、續籌方案,并監督實施。陽光一品物業公司經理嚴霞介紹:“我們安裝防水充電樁等設施需要得到業委會的支持,溝通鄰里矛盾也需要業委會的協調,我們與業委會的協調合作,會讓小區更加美好、更加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