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盧怡 通訊員 陳建泉)9月6日至8日,全市水稻田塊開展第四次病蟲害總體防治。今年是水稻病蟲害大發生年份,但整個水稻防治只進行了四次。近年來,市農業部門堅持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了水稻病蟲害防治用藥次數,防控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工作人員對病蟲害抽測點進行病蟲害查報。目前水稻已進入抽穗揚花期,大部分田塊已經齊穗。根據全市水稻病蟲害測報情況,稻縱卷葉螟目前還有一部分尾峰,褐飛虱前期發生量大,穗稻瘟正處于感病期。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站長徐優良介紹,水稻的一生與病蟲害相伴相生,當年的氣候條件決定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今年水稻生長季前期多雨低溫,后期高溫暖秋,病蟲害大發生不可避免。徐優良說:“今年南遷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以及稻瘟病總量呈大增趨勢,稻縱卷葉螟遷入早,遷入量大,發生期長。今年稻縱卷葉螟三代發生量以及四代的發生量都是往年的10倍甚至15倍以上。”
既要蟲口奪量,保證全市秋糧豐收,也要減量增效,保證全市糧食生產安全。針對今年水稻病蟲害大發生的實際狀況,市農業部門采取科學防控措施,田間病蟲害得到了有效遏制。徐優良介紹:“我們加強了病蟲的測報以及會商,采取總體戰,做到一次用藥,防治多種病蟲。在藥劑的選擇上,選擇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長效的藥劑以及符合綠色防控產品,同時開展好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工作。”防治總體戰的關鍵就是科學確定各個階段的防治時間,需要準確的病蟲害測報。兩個多月時間內,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工作人員足跡遍布全市,保證了防治總體戰的針對性、時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