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佳 趙群)暑假期間,在曲霞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未成年人活動室,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幾十位孩子和“社會媽媽”們圍坐在一起做手工、玩游戲,格外活躍。“我們獻出一點愛心,就能點亮一個孩子的夢想、照亮他們的生活,感覺非常值得。”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容,“社會媽媽”盧瑩說。眼前的這一幕,是曲霞鎮“社會媽媽”工作的一個縮影。
建組織,讓愛“聚”起來
近年來,曲霞鎮留守兒童數量逐年上升。“我們整合團委、文化、教育、司法、婦聯等相關部門資源以及社會力量,組建‘社會媽媽’工作室,將過去零散的關愛兒童志愿者吸納進來系統管理,并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曲霞鎮黨委副書記周淵偉介紹。為了解決父母在外打工不放心、甚至揪心的一些問題,曲霞鎮吸納了43位愛心人士,擔任130多名留守兒童、困難兒童的“社會媽媽”,從生活、學習、思想上予以關心幫助,受到了孩子及家長們的普遍歡迎。工作室實行雙向“1+N”幫扶模式,根據幫扶雙方實際情況及個人意愿,一名留守兒童可以由多個“社會媽媽”結對幫助,一位“社會媽媽”也可幫扶多名留守兒童,自由組合、靈活搭配,最大化發揮“社會媽媽”效用。
揚優勢,讓愛“專”起來
“平時上班比較忙,我就利用節假日,多陪陪孩子們,輔導功課,培養學習習慣;也會跟孩子們聊聊天、散散步、交交心。”曲霞鎮宣傳科李淑涓是3名留守兒童的“社會媽媽”,每次節假日都忙得不亦樂乎。“社會媽媽”們來自各行各業,有機關干部、企業家、教師、村干部、醫生等,每個人所處的行業不同、自身的優勢不同、空余的時間不同,“社會媽媽”工作室分為心理疏導、經濟援助、學習輔導、生活料理四個小組,建立起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司法部門的‘社會媽媽’對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女企業家‘社會媽媽’為困難孩子添置衣服和文具。教師‘社會媽媽’為孩子解答學習疑問、輔導課業。村干部‘社會媽媽’經常到孩子家庭了解生活情況,給孩子們做飯、打掃衛生,幫助料理孩子們生活。每個人都能各盡所能、各展所長、發光發熱。”周淵偉說。
設標準,讓愛“串”起來
“孩子現在懂事多了,也能主動跟人說話了,有時候還幫我做點家務,變化挺大的。”提起孫子的性格變化,曲霞鎮肖榨村三組張光明對“社會媽媽”連連稱贊。“為了讓幫扶走實更走心,我們啟動了‘八個一’圓夢活動。”周淵偉介紹,通過幫兒童實現一個微心愿、陪伴兒童觀看一場電影、帶領兒童外出游玩一次、給兒童購買一套衣服、陪兒童參與一次親子閱讀、到兒童家中進行一次隨訪、與兒童進行一次談心、陪兒童共進一次愛心餐的“八個一”活動,搭建起貫穿全年的“親子”互動平臺,將心理疏導、行為糾偏、情感互動等帶入到留守兒童的關愛中,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幫扶活動更容易落地落實。
“充分利用好‘七彩的夏日’,一切從孩子出發、著眼孩子的一切,推進‘社會媽媽’‘隊伍多元化、活動經常化、影響社會化、方式多樣化’,讓更多孩子受益。”周淵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