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盧怡)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成效如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提升?這不僅是全市人民關注的焦點,也是市人大常委會專項監督評議的重點。
8月11日,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召開,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評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云,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中先、張金堂、王曉云,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王亦波出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榮列席。
會議聽取了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24家相關部門(單位)專項工作報告,聽取了市人大常委會專項工作評議小組評議意見,聽取了市人大常委會評議報告,測評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宣布相關部門(單位)綜合評議結果。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策應市委決策部署,將“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專項工作評議作為一項重點議題,旨在借助工作評議的方式,評出動力和壓力,議出思路和舉措,合力推動全市上下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厚植發展優勢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提高審批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全市營商環境日趨優化。市政府將2020年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召開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成立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制定了《聚焦企業關切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精簡行政審批、優化營商環境、激勵創業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改善社會服務、推進政務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等6個方面系統推進改革進一步深化;梳理了110項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落實到31個責任部門,并納入市級機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突出工作重點,創新體制機制,行政審批效率不斷提高。圍繞在用時、材料、流程三個方面做減法、提質效的目標,按照辦好“一件事”的標準,實施“證照分離”,建立代辦員制度,設立綠色通道。特別是通過一窗受理、一次告知、同步評估、并聯審批、容缺審查、會商會辦、全程代辦、限時辦結等八個措施,實現了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腿、減成本,構建出“最多跑一次,爭取不見面”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同時,優化政務服務平臺,實行審批服務“一門辦”、同類事項“一窗受理、關聯事項“一站辦”,打造“泰省心”服務品牌。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開展政銀企對接,執行普惠貸款政策,著力減輕企業負擔、紓解企業資金難題,市場主體信心更加提振。今年1—5月份,全市企業因增值稅稅率下調和中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累計減免企業稅收2億元。企保費率下調,減半征收和免征單位繳納的養老、工傷、失業三項保險費2.74億元,基本醫療保險0.72億元,辦理2月份已繳退費0.74億元。截止5月底,全市各類貸款余額達1046億元,比年初增加75.44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3.86億元,比年初增加2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下調0.35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2億元。
對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給予了較高評價。
就進一步做好全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孫云要求,思想認識要再強化,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擔當,提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鞏固和深化機構改革成果,督促部門單位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合力;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的知曉率、參與度和支持度,形成人人都是泰興形象、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改革攻堅要再發力,始終堅持用戶思維、注重客戶體驗,從企業角度弄清需求和期盼,加大改革力度,創新工作舉措,不斷提高企業的感受度、體驗度和滿意度,打造高效的政務環境,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營造公正的法治環境。服務保障要再加強,要重視建強隊伍,要著力推動能力提升、服務提質,要堅持創新思路。整改落實要再細化,被評議部門、單位要進一步梳理歸類,列出問題清單,落實整改任務,明確整改時間表和責任人,實行銷號整改,確保整改到位,并按活動方案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將整改情況以書面形式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要建立長效機制,要注重結果運用,市人大常委會將適時組織開展整改情況“回頭看”,監督支持有關部門、單位更好改進自身工作、服務高質量發展。
劉文榮作表態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