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劉瓊 沈晨)日前,國家商務部正式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第一批),我市首次入選,這意味著將有2000萬元專項資金助力我市農村電商再上一層樓。
2017年起,我市實施“電商換市”政策,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和《泰興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并將電商創業工作納入市、鄉兩級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在優化電商發展環境、明確電商發展目標、補齊電商發展短板的基礎上,我市按照鄉村振興總體規劃部署,落實統一規劃選址、統一店牌店招、統一環境布置、統一設備布置和代買、代賣、代辦的“四統三代”要求,扎實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至目前,全市電商服務站總數已達214個,逐步形成布點成線、連線成網的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示范電商站點,引領村居電商服務站建設,形成了黃橋、虹橋2個電商示范鎮,白莊、華溪、祁巷、成莊、吳榨5個電商示范村。此外,培育壯大了黃橋祁巷小雜糧、元竹成莊砧板、張橋常巷麻將等“一村一品”電商特色村8個,涌現了洋宇供銷優品直營店、虹橋鎮三香果業、張橋吳榨電商等一批新典型。
在逐步完善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框架下,電子商務為助農增收、精準扶貧提供了加推力。通過突出“招引人才,加強培訓”的工作導向,強化電商孵化功能,舉辦形式多樣的電商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每年培訓6000多人次,夯實電子商務應用的社會基礎,壯大電商創業群體,催生農村電商創業動力。針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對有志從事電商行業的困難群眾進行“點對點”幫扶,開展送電腦、送產品、送技術、送服務“四送”幫扶,鼓勵扶持困難群眾依托電商就業創業,引領農民實現網絡增收、寬帶致富,2019年新增電商(微商)創業人數900人以上。
“近年來,我市突出集聚效應,創建聯合發展新載體,堅持‘集聚發展、互促互進’的發展理念,加快整合轄區內電商資源,全力推進電商集聚化發展,逐步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鏈生態圈。目前,全市4個電商集聚區已入駐各類電商企業160多家,實現網上銷售2.5億元,完成稅收入庫近2000萬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次。其中,高新區電商產業園獲批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濟川街道順豐電商產業園、黃橋電商產業園入駐電商企業全部超過40家,均獲批省級鄉鎮電子商務特色示范園區。”市商務局局長馬志剛說。目前,我市電子商務正結合資源稟賦,深度融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以黃橋鎮祁巷村、宣堡鎮銀杏村為重點,圍繞銀杏、小雜糧等特色產品,通過品質控制、商標注冊等重點環節,著力培育電商品牌。全市現有“祁實”小雜糧商標、“優杰”銀杏砧板等農產品電商商標15個。通過組織電商企業參加“泰州鄉村嘉年華暨泰興民俗文化旅游節”“海峽兩岸”農產品展銷會等展會活動交流互通,特色產品網絡銷售規模逐步提升,2019年電商銷售額超16億元,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馬志剛介紹,今后,我市將大膽探索和嘗試,突出重點,整合物流資源,發展共同配送,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加強品牌認證,拓寬農村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完善農村商品流通網絡,提升工業品下鄉商品品質等,努力打造農村電商發展新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