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帥)7月18日晚,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開講啦》欄目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分子遺傳與育種專家萬建民解讀疫情之下的糧食安全問題。
萬建民20世紀60年代出生于我市河失鎮,在演講中,他說,小時候自己常常在饑餓中度過,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來客人,吃一頓飽飯。在日本留學期間,萬建民曾在實驗室品嘗到兩鍋米飯,一鍋是日本的“越光米”,另一鍋是當時我國廣泛種植的“桂朝二號”。他至今記憶猶新:“相比之下,越光米太好吃了,而我們的米難以下咽。”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萬建民下決心回國從事水稻育種研究。
在演講中,萬建民分享道,優質米不僅要品質好、安全性高、耐儲藏,還要滿足大家對于食品豐富的需求以及特殊人群的需求。萬建民帶領團隊研發出一種名為“W0868”的大米,這是專門為腎臟病人研制的低蛋白特制米。普通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在8%-10%,腎臟病人吃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該種特制米的可吸收蛋白質含量僅在2%-3%且食味品質也不差,是腎臟病人和高血糖病人的福音。關于糧食安全,萬建民說,我們國家有18億畝耕地,其中4.5億畝是稻田,目前單產最高可超過1000公斤每畝,國庫里有充足的糧食儲存量,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糧食安全沒問題。
2018年,萬建民回到家鄉考察,認為泰興的水土和自然氣候條件適合他研制的寧粳八號水稻的種植。去年,我市在根思鄉北湖村和新街鎮顧莊寺村各建設了一個50畝的寧粳8號有機水稻栽培示范基地。去年11月份,萬建民特意回鄉參加首屆優質新品種寧粳8號開鐮節,并現場觀摩了寧粳八號有機栽培基地。
據了解,萬建民長期從事水稻優異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種研究,在國內較早提出和初步實踐了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先后主持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重大課題。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2年領銜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