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從空中俯瞰濱江鎮新星村,近千畝的稻蝦養殖基地連畝成片,這里成為新星村種植大戶希望的田野,從去年開始,這里探索出的“稻蝦共養”模式讓他們開啟了稻田“淘金”新渠道。記者來到位于濱江鎮新星村的市稻漁家庭農場,“新農人”張國際正在肥水、投食、消毒……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在該村,他利用稻田養殖龍蝦,實現稻蝦共養300畝。
“稻蝦共養,即在水稻田里養殖小龍蝦,選取優質品種水稻育秧,不施農藥化肥,小龍蝦可以吃掉害蟲,其糞便又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實現農業發展與保護環境雙贏。”新星村黨總支書記王忠成告訴記者,新星村緊鄰長江,屬于長江生態廊道重點建設區域,村內河流眾多,自成體系,水流通暢,水質較好,完全具備稻蝦共養的基礎條件。同時,稻田共養小龍蝦符合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可以減少田間農藥化肥用量,有效降低有害物質排放量。
近年來,隨著糧食收購價下跌,種植效益下降,傳統的糧食生產亟待轉型升級。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背景下,如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增加農民收入,這成為拓展區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難題。新星村村委會主任施正國告訴記者:“我村抓住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的契機,以創建省級綠美村莊為基礎,規劃流轉土地10畝建立苗木生產基地,服務于長江生態綠化,發展稻蝦共養600畝等特色產業和綠色生態農業。2019年稻蝦共養面積400畝,增加農民收入近10萬元,省級綠美村莊建設已通過省林業局驗收。”新星村同時加緊路網、水系等基礎設施和重要節點打造,高水平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源、集聚人氣,助推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和支撐。我市把產業發展作為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的重要板塊,結合圩區特色,大力發展美麗經濟,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放大稻田綜合種養效應,拓展種養模式,開發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因村制宜發展苗木苗圃、休閑創意農業等特色產業和生態、綠色、無公害農業,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將生態廊道拓展區打造成大江風光觀賞區、特色產業示范區、親水文化體驗區和鄉村振興樣板區等。
濱江鎮副鎮長王濤介紹:“在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中,我們以稻養結合規模化、標準化、多樣化、品牌化發展,形成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產業形態。同時,加快招引社會資本開發盤活老蠶桑站、銀杏園,串聯生態廊道、中安輪紀念廣場等主要節點,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激活‘美麗經濟’,將‘美麗’變成財富、變成發展新動能、變成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新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