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臧榮兵)日前,市救助管理站舉行“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通過設立宣傳展板、宣傳救助法規、公開救助流程、開放受助人員生活區域等方式實現全面開放。
市救助管理站實行24小時工作制,主要負責為市內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因被盜被搶、務工不著、尋親不遇等原因導致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的臨時遇困人員提供飲食、住宿、返鄉等服務;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提供臨時庇護生活服務,承擔臨時監護職責;宣傳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困境兒童保護;指導鄉鎮開展困境兒童救助保護等工作,為遭受家庭暴力婦女提供臨時庇護服務,為受災人員提供臨時避險服務。
近年來,市救助管理站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堅持有解思維,落實“無償、自愿、臨時、開放”的救助原則,發揮“救急難”臨時救助兜底作用,不斷提高救助服務質量,提出“救一人危困,助萬家團圓”的救助工作理念,運用“互聯網+”形成新的救助尋親機制,勇于擔當作為,守住民生底線,用實際行動打造“親情救助”服務品牌。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市救助管理站全體人員團結一致、奮力戰疫,經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充分發揮了臨時救助制度的積極作用,對流浪乞討人員、臨時遇困人員等救助服務對象做到及時發現、主動救助,嚴防發生流浪乞討人員極端事件,切實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守土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