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艷 通訊員 單友健 丁海容)6月5日是六·五世界環境日。下午3點,CCTV-13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圍繞“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主題現場直播江蘇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發展情況,全程以泰興為樣板介紹了我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共享治理園區”經驗,用時9分15秒。
“處置能力就是發展能力”。直播鏡頭對準了泰興共享治理園區(靜脈產業園區)。直播中,通過三組照片對比展示泰興在治理江灘、關閉企業打造沿江美麗生態帶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近年來,泰興全面補齊補足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啟動靜脈產業園建設,加快建設一批“三廢”處置項目,實現所有廢棄物“區內產生、區內處理利用”,促進資源多級利用,致力實現循環經濟的“零能耗”和“吃干榨凈”。目前,危廢填埋場、危廢焚燒、飛灰填埋場、固廢填埋等項目已投入運營,形成每年11萬噸危廢集中處置能力,其中年焚燒處置能力將達7萬噸,填埋處置能力達到4萬噸,可基本滿足園區內企業的需求。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的重要指示精神,泰興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劃出50%的岸線實行永久性保護,打造12公里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恢復濕地3000畝,植樹造林1200畝、綠化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堤頂拓寬改造,打造成了8米寬機動車道、3米寬彩色瀝青跑道的江堤走廊。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已建成開放。
2018年6月11日,生態環境部網站曝光了我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違規堆放污泥的問題。市委、市政府迅速啟動應急程序,全力推進污泥科學規范處置,并于2019年1月5日全部處置到位。
為深刻吸取教訓,加強警示教育,泰興市在濱江污泥堆放原址規劃建設了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大力弘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著力喚起全市上下的生態環保意識。基地占地約23畝,主要包括生態涵養池、科普展示廊以及綠化種植,整個工程已初步建成。
在重點打造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的同時,泰興先后拆除6家小船廠、23個魚塘、53座建筑物和構筑物,關閉小化工等企業20多家,啟動建設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項目面積約15平方公里,涵蓋濱江鎮新星村、蘆碾村和虹橋鎮崇福村、六圩村、廣福村、三橋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