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ㄓ浾摺『路迹“現在我們農村不比城里差。”濟川街道三陽村黨總支書記常小鳳一邊領著記者“逛村”,一邊自豪地說。
走進三陽村,道路寬闊潔凈,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劃一,環繞著村莊的條條河道流水淙淙。村民健身廣場上,輕風吹過灌木叢,發出沙沙的響聲,真像是進了城里小區。
近年來,三陽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不斷發展村集體經濟,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生態、整潔、文明的鄉村新風貌。房靚了、路寬了、民樂了,在這里,“丑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時刻都在上演。
“軟硬結合”實現精準脫貧
6月3日上午9點,記者在濟川街道三陽村見到奚小兵時,他正推著清運車,一家一戶收垃圾。
今年47歲的奚小兵,母親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家里還有年邁的祖母需要照顧,本是頂梁柱的奚小兵,幾年前因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每天服藥需要很大開銷,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每況愈下。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不能干重活的奚小兵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常小鳳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奚小兵的身體逐漸恢復,幫助送快件,在得知我們村在進行垃圾分類,需要人上門收集時,他主動來報名上門收集垃圾。”奚小兵說,收垃圾工作量不大,工作時間也不長,熟悉之后,干起來很快,有了這份工作后,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8000元。
據了解,三陽村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共53戶107人,為確保按期完成脫貧任務,該村以“精準幫扶、整村推進”為抓手,全面了解貧困戶在衣食住行、就醫、增收等方面困難,針對貧困戶的不同情況,采取“硬”幫扶和“軟”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村兩委會幫助聯系安排就業工作或項目,實現自我脫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五保戶,三陽村通過成立愛心基金,籌集近20萬元扶貧款用于幫扶,一季度一走訪,確保資金發放到位,實現精準脫貧。
近年來,三陽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構建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依托傳統五金加工產業,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扶持村民自主創業,進行配套產品加工。能人帶頭示范,村民踴躍參與,村集體加強服務,三陽村形成了濃厚的創業氛圍。隨著小微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全村工業經濟發展形勢越來越好。2019年,三陽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69.74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6萬元。
“內外兼修”打造美麗村莊
在三陽村金沙中溝南側,排澇站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該項目總投資200多萬元,于今年3月份啟動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
三陽村黨總支副書記周四網介紹:“以前的排澇站有20年了,年久失修,只排澇不灌溉,現在改造之后,既排澇又灌溉,給三陽村所有的農田解決了洪澇災害。”
近年來,三陽村下大力氣改造水環境,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對路道進行拓寬、改建、修建,累計達13.5公里。2019年,三陽中溝路實現全面黑色化,并且修建涵閘17座,新建排澇站2座,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過去的三陽村,人們形容“三陽三陽,十年九荒,有水種麥,無水栽秧”,現在早已蛻變成老百姓口中的“三陽三陽,鳥語花香,四通八達,幸福安康。”常小鳳說:“今年,我們準備投入150萬元,用于路道建設、河道清淤、整坡綠化等基礎性設施建設,其中河道清淤6條,新建泵站2座,補栽綠化面積300平方米。再準備60萬元用于村莊環境整治,切實把我們村建設成為綠化、美化、亮化的示范村。”
近年來,三陽村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水美鄉村”“江蘇省三星級康居鄉村”“江蘇省森林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并連續多年獲得市“無訪村”榮譽。
“多措并舉”增強群眾幸福感
“圖書室和健身房建好了,我們沒事的時候就來這里看書、健身,在豐富業余生活的同時,還能增長見識。”日前,在三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村民白和平說,每到閑暇時刻,他們總愛來到這里休閑娛樂,了解道德法治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近年來,三陽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載體,傳播思想、服務村民,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三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占地約5000平方米,去年4月,該村投入資金對原先的農民休閑廣場進行提檔升級,新建了百姓大舞臺、美德善行長廊、法治長廊等設施,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公德等元素,打造了一個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廣場。
三陽村還建設了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了道德講堂、圖書室、健身房、親情連線工作室等便民設施。
此外,三陽村積極調動全村退休老干部、在職教師、醫生以及大學生的積極性,壯大志愿服務力量,成立了新時代理論宣講、扶貧幫困、環境保護、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科普宣傳等8支志愿服務隊,不定期開展相關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