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這個行間距太窄了,不利于蔬菜生長,以后要注意……”走進廣陵鎮新圩家庭農場,機聲隆隆,拖拉機在田間來回作業,灑水、播種、覆土,一氣呵成。
“我們家庭農場創辦于2015年,為增強經營能力,近年來,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條件優勢,進一步豐富生產經營品種,購買優質仔鴨1000只,成活率達95%;利用附近溝塘發展漁業養殖,發展‘飼料喂鴨、鴨糞養魚’的鴨魚配套立體養殖模式,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水產養殖和家禽養殖協同共生。”新圩家庭農場負責人趙進介紹,家庭農場始終秉承種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綠色種植理念,注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應用,專程聘請農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對水稻小麥品種調整升級,水稻年產量200多噸,產值近70萬元。
以新圩家庭農場為代表,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快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格局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形成。隨著惠農、助農政策越來越多,農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好。日前,國家農業農村部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蓬勃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初步構建,各類主體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此,我市提出將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注重先行先試,強化示范帶動,提升農村社會發展質量。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措施,鞏固承包關系,規范土地流轉,擴大成果運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步開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穩健、規范、綠色、優質、開放、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按照相關要求,今年,我市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以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扎實開展家庭農場規范化建設,努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農場群體,年內培育泰興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0家、泰州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6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家,家庭農場示范率增加1%以上。穩步開展國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明確“空殼社”和“僵尸社”簡易注銷程序,全面開展簡易注銷工作。進一步引導合作社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嚴格依法辦社,切實提高全市農民合作社整體規范水平,培育市級“星級示范社”200家左右,示范社率增加2%以上。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型發展步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培育轉型發展家庭農場20家以上。積極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優質稻米、面粉、銀杏、小雜糧等泰興地域特色農產品,引導經營主體由傳統的初級產品銷售向加工環節延伸,注冊自主品牌商標,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引導經營主體積極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水果采摘、休閑垂釣、農事體驗、生態觀光等“農家樂”,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