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王松)在小區內的主干道上,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垃圾池,里面布滿了各種垃圾。小區16號樓一樓電梯上方,兩塊瓷磚已經凸起,存在隨時掉落的危險。部分居民更是怨聲載道:“小區公共衛生不達標”“小區里的綠化都枯死了”“小區的監控壞掉不少”“樓道里消防栓上面的玻璃都是壞的”……這是記者去年在興泰華庭小區采訪時的場景。
如今,記者走進該小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場景:垃圾定期清掃,電梯專人負責維修,車輛停放整齊,樓道沒有雜物、沒有“牛皮癬”。雖然受樓房布局限制,空間有限、綠化偏少,但其潔凈的衛生、規范的秩序,讓在小區住了多年的周勇深有感觸:“過去,小區的環境幾乎沒人管,住戶也是各掃自家雪。現在不一樣了,不僅‘面子’漂亮了,‘里子’也讓人感到心情舒暢。小區環境好了,最終受益的還是咱老百姓。”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蛻變,源自我市把興泰華庭小區作為小區業主委員會改選試點小區先行先試的探索。
“興泰華庭小區從2014年10月交付入住后,物業管理每況愈下,業主和物業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到2018年,物業繳費率已經下降到27.3%,小區的日常管理難以為繼,環境衛生、電梯安全等都存在十分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選舉不規范、組織不健全、運轉不正常,無法發揮正向作用。”姚王鎮黨委書記潘明榮告訴記者。為此,從去年4月份起,市委、市政府把興泰華庭物業管理問題交給姚王鎮來探索處理。這對姚王鎮而言,既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在思想認識上要從農村思維向城市思維轉變,在工作對象和工作方法上也要從農村熟人社會向城市群眾工作轉型。
據了解,針對實際情況,姚王鎮組建專門工作班子,整合社區工作力量,把業委會的改選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點,全天候進駐小區開展工作。工作組進駐小區后,共梳理了6個方面80多條問題,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先后組織住戶中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帶頭,開展陳欠物業費的清繳工作,解決居民繳費意識弱和繳費習慣差的問題。組建社區紅色物業,承擔小區垃圾的應急清運工作,解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多方籌措資金,開展小區電梯的維修維保工作,解決重點安全隱患問題。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有效解決,紓解了怨氣,凝聚了民心,為業委會選舉創造了較好的環境。
“工作中,我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廣泛宣傳動員,普遍征求民意,充分保障每一位業主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嚴格按照《物業管理條例》《議事規則》和《管理規約》進行選舉,做到程序一個不省、要求一點不松,確保新業委會的產生過程合法、結果有效。”潘明榮說,為選出讓多數業主滿意的人,工作組堅持“公道正派、出于公心、黨員為主、群眾公認”的標準,進行了自下而上的推薦、反反復復的醞釀、全面綜合的考察。特別是對一些群眾公認度較高的業主,多次上門談心交心,打消顧慮,動員他們報名參加競選,幫助他們謀劃美好藍圖,提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新一屆業委會當選后,工作組幫助他們考察物業公司、制定服務標準、組織環境整治、開展進場交接。自去年12月13日業委會選舉產生、今年1月14日物業公司進場服務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的面貌發生了質的變化,得到了多數業主的認可。
經過8個月的努力,居民們欣喜地看到,小區大變樣了。潘明榮表示,今后,姚王鎮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建成區村居的轉型步伐,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進一步推進社區物管辦、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席會議制度的常態化運行,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進一步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政治功能,更多地吸納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黨員進入支部,以關鍵少數帶動全局發展,真正讓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每一個“末梢”,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