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孔源)3月27日上午,在遠大集團新廠區,幾名來自上海的技術人員正在對12臺全自動提升機進行安裝。今后,這些設備將用于家俬產品樓層間輸送。“這些設備采用托盤運輸方式,一小時可以有43托的貨物量,相對于傳統貨梯來說,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設備安裝工程師王海洋說。
泰州遠大集團主要生產編藤家俬,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第一天,僅有60%員工到崗,給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影響,這讓企業切身感受到智能化轉型的必要和迫切。集團以新廠房建設為契機,投入1億元購買先進設備,實現焊接、編藤、倉儲等生產過程自動化,這樣不僅用工量節約了60%,而且效率增加了30%。
疫情突如其來,傳統制造業企業受復工人數不足等瓶頸制約,面臨嚴峻考驗。而我市一批經過智能化提升的企業運用科技力量,推進生產防疫兩手抓,成為同行業中工業經濟“危中尋機”的一支勁旅,不少更是率先“破疫”。
一眼望去,全自動生產線上空無一人,只有一臺臺自動化設備高效運作,這是記者在兆勝空調非標車間看到的生產場景。盡管還有外地職工未能返崗,企業依然滿負荷生產。據了解,這個車間主要生產艦船用空調、冷藏、冷水機組等,現有生產設備61臺套,其中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52臺套,配有數控加工機床、自動化總裝流水線、自動化噴涂線等。通過信息化改造,企業能夠實時掌握生產狀態,及時進行調遣。
“近年來,我們公司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引進了研發創新系統、ERP信息管理系統、客戶資源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廣泛應用于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通過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平臺,使企業真正實現了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江蘇兆勝空調有限公司信息化主管羊金泰介紹,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和復工復產的重要節點,智能制造幫助企業有效抗衡不可預知風險。而在以往,兆勝空調非標車間原有工人126人,現有工人93人,交貨周期原來35天,現在只需27天,產品質量合格率更是上升了5%。
如今,對于經過疫情“大考”的我市而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這些先進技術不僅被廣泛應用于疫情阻擊戰,也在“后疫情時代”助力企業快速恢復生產。今年,我市還將堅持一手抓產業項目建設,一手抓現有企業改造提升,引導企業聚焦智能化、綠色化,持續加大技改投入,確保今年完成5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40個,助推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快速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