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曲霞鎮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我市2019年4.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之一。眼下還在疫情防控期,工地上雖然看不到人頭攢動的勞動場景,但各項掃尾工程依然按照序時進度向前推進。
曲霞鎮副鎮長匡新華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已完成涵洞20座、泵站7座,兩座橋梁已完成工程的80%以上。項目建成以后,全鎮將形成2萬畝高標準建設項目。
3米寬的農橋變成了6米寬的生產橋,2米寬的土路拓寬成3.5米寬硬質路,在路橋的串聯下,小田塊變成大田塊,作業機械也可以在高標準農田里縱橫馳騁、團隊作業。近年來,我市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每年配套投入5000多萬元,集中投入、連片治理、規模開發,推進“宜機化”高標準農田建設。
我市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農業物質裝備、智能裝備水平提升,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農機技術裝備工程、數字農業建設工程,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增強鄉村振興基礎動能。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劉麗介紹:“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后,土地流轉率從30%提高到80%以上,土地租金每畝增加100元,糧食產量每畝也將增加100斤。配套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生產成本每畝節約150元。”
蘇州市民田淑娟去年在老家黃橋鎮流轉土地建設了智能溫室大棚,種植小番茄。得益于全套物聯網設備的幫助,田淑娟加上兩個幫工,就把這些小番茄料理得井井有條。
田淑娟告訴記者:“投資智能大棚以后,人工可以減少50%到60%。每天根據天氣變化澆水施肥,像目前的天氣一天澆8次,一次大約2分40秒,這么精細化的管理,水、肥相對來說節省了。”
智能農業、數字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我市將農業物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益農信息社等信息化建設任務納入現代農業工作考核,實施高效農業獎補政策,對新建成的農業物聯基地獎勵5萬元、優秀益農信息社獎補5000元。目前,兩家園區投入560萬元,創辦泰州市智慧農業園區。水稻糧食基地、蔬菜溫室大棚、果品生產基地的智能系統和組培實驗室等設施也在建設之中。
高標準農田、農機化、數字信息化“三大工程”建設成效明顯。據統計,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3.4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74%。累計推廣各類新型先進機械5984臺套,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7%。全市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面積占比達27%,農村電商銷售額達16.3億元,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7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閭月清表示:“‘三大工程’的扎實推進,有力提升了我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夯實了鄉村產業振興物質基礎,為我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強大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