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深冬時節,清晨天氣清冷。每天早晨,濟川街道南街社區西元村村民李小寧都會起個大早去附近的飯店,給兒子買早飯。這在大多數人看來平常的事情,但對李小寧來說,根本不一樣。“以前家門口的這條路是斷頭路,出行很不方便。去年秋天開始,村民和社區協商,共同修好了這條路,現在出行特別方便,所以早上時間就很寬裕了。”回想起以前的出行條件,李小寧說,修好這條路,幸虧有了“紅馬甲”黨員工作站的幫助。 “紅馬甲”黨員工作站項目是南街社區老黨員、黨員干部聯合打造的社區訴求和協商平臺,也是社區專業服務平臺。平臺成員下沉社區各個村居,精準服務居民,為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打通了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也奏響了“黨建讓社區生活更美好”的最強音。 整合力量 化解歷史遺留矛盾 南街社區原西元村管橋生產隊馬某與鄰居周某的矛盾素來已久,各種紛爭給兩家和周圍鄰居帶來很大不便。然而2019年下半年開始,鄰居們發現,兩家關系緩和了,周某還經常到馬某家串門。問起兩家關系怎么會緩和,周某說:“這要感謝社區的黨員工作站的路書記,他讓我們兩家重修舊好。” 周某口中的路書記就是南街社區的退休老干部路太虎。路太虎告訴記者,南街社區系城郊結合部,至今還保留5個生產組,屬半城半農社區,動遷、宅基地、基礎設施等方面遺留難題,給社區社會治理帶來極大挑戰。 2014年開始,南街社區充分發動社區內的老黨員、老干部、退休人員的力量,組成志愿服務隊,幫助村民協調矛盾,取得顯著成效。去年開始,結合社區黨建發展要求,南街社區進一步團聚黨員志愿服務力量,融入了社區黨組班子成員和黨員志愿者,成立了“紅馬甲”黨員工作站,將社區治理力量下沉到村民中,為村民提供精準服務、化解矛盾。 “作為村干部,我們一直在努力化解各種矛盾,但有時力不從心。”路太虎介紹,自從“紅馬甲”黨員工作站成立后,和他一起參與村民矛盾糾紛化解的隊伍壯大了。特別是對于村民周某、馬某兩家的矛盾化解,在路太虎的組織下,社區的法律志愿者、老干部等,共同就矛盾進行了詳細的梳理,最終以詳細的法律條文加上耐心的勸導,解開了兩家的“疙瘩”。路太虎說,“紅馬甲”黨員工作站是一個集體,在這里,大家群策群力,化解矛盾。 與民共治 改善社區人居環境 因為地處城郊結合部,南街社區大部分村居的人居環境較為落后,村民對整治人居環境的呼聲很高。2018年,市政府將南街社區城中村改造納入政府民生工程,但問題也很快暴露出來。 涉及城中村改造的西元村共有4個生產組,村居環境改造的難題在于6條斷頭路的修整,412戶農戶就整治意見各有說法,大家都希望將新的修整方案能夠方便自己出行,并且不愿配合拆除違建。 因為修整方案遲遲無法敲定,村里的“紅馬甲”黨員工作站成員成秋華帶頭站出來,拆除了自家門前的建筑,并且協同其他成員積極勸服村民。他們逐戶登門,做好動員,并收集意見,整理好反饋給社區。隨后,社區召集施工方和村民代表,大家共同商定了最終的修整方案,讓工程順利施工。2019年8月底,西元村村民走上寬敞、暢通的村道,切實感受到了人居生活環境的變化。 成秋華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群眾滿意,讓群眾生活得更舒服。”工作站成立一年多來,在“紅馬甲”們與轄區村民共治村莊環境下,南街社區全面實施雨污分流,新增綠化面積5600平方米、停車位200多個、居民休閑廣場2個、健身廣場3個,村莊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鏈接資源 激發黨員服務活力 自成立以來,“紅馬甲”黨員工作站吸收了一大批年輕黨員的積極參與,成立了多支黨員義工志愿者隊伍,環保志愿者隊伍、治安巡防志愿者隊伍等活躍在街頭巷尾。 與轄區內襟江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結對共建,開展 “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園”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活動;與困難學生開展結對助學活動;與養老院開展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活動……一個個志愿活動的開展,有力增強了社區黨組織工作的滲透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們穿梭在南街社區的街巷、村莊中,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沉到基層的黨員志愿者們用熱情、專業的服務,及時掌握社區居民需求,幫助居民解疑釋惑,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延伸了服務網絡、拓展了服務內容,以城市發展治理體系的最基本單元,扛起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