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周琴)護航營商環境是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實“兩個維護”的具體舉措。紀委監委如何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上發揮作用?日前,記者在采訪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周國慶時,他直言:“疏通辦事‘堵點’,消除群眾‘痛點’,才能優化營商環境。市紀委監委將發揮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緊盯‘庸、懶、散、慢’和‘吃、拿、卡、要’等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是一場全市總動員的硬仗,市紀委監委也責無旁貸。我們將建立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督導制度,結合紀檢監察干部基層走訪日活動,深入企業調研走訪,收集意見建議,梳理匯總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重點內容向分管市領導抄報,并跟蹤督查整改情況,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暢通涉企信訪舉報渠道,發揮12388電話舉報及網絡來訪受理平臺作用,與12345政風行風熱線、信訪、黨政督查室等部門協同聯動,精準受理、優先辦理有關影響營商環境、損害企業發展的信訪舉報,對紀檢業務范圍外的民營企業經濟糾紛、涉法涉訴和維權申訴等及時轉交,并督促職能部門依法處理。”周國慶說,下一步,還將形成覆蓋全市“1+N”的監督網絡,每季度圍繞一個主題,隨機選取部分重點項目和企業,檢查各主責部門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服務舉措情況。同步推進常規巡察與營商環境專項巡察,加強對減稅降費等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精準落實、彰顯成效。
當前,我市正在致力打造長三角地區最佳營商環境,其中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是重要內容。周國慶說,將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以市委出臺的《泰興市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為導向,推動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具體工作中,將深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治,重點監督行政許可、證照辦理、財政稅收等窗口單位,嚴肅查處服務企業推諉扯皮、消極抵觸,以及招商承諾不兌現、強企政策不落實等問題,確保企業的政策紅利“應享盡享”、減稅降費“應降盡降”、項目服務“應優盡優”、正當權益“應保盡保”。督促行政執法部門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規范涉企執法檢查或處罰工作流程,合理確定年度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推動設立“企業寧靜日”,除涉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企業涉嫌嚴重違規違法等情形外,不得隨意到企業檢查。市級機關部門檢查計劃、質量、結果情況納入各派駐紀檢監察組的監督重點,防止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扎堆檢查。對黨員干部在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工作過程中,因擔當作為、創新探索導致的工作失誤,大膽予以容錯;嚴肅查處打擊報復、誣告陷害等行為,為黨員干部“松綁”,旗幟鮮明保護干部干事創業、服務企業的積極性。
十八大以來,政商關系改革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轉型到“親清”關系。周國慶表示:“今后,我們將繃緊紀法‘高壓線’,會同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通過大數據比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清除各類‘污染源’,集中整治黨員干部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索取和接受民營企業宴請、旅游、娛樂等問題;嚴查涉企執法過程中以權謀私、錢權交易、濫用職權等違紀違法問題;頂格處理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募捐,以及涉黑涉惡行為和“保護傘”等問題。在嚴查被“圍獵”者的同時,對以行賄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企業,一律從嚴查處,形成有力震懾。用好問責‘撒手锏’,倒逼各責任主體履責盡責,合力構建‘親而又清’‘清上加親’的新型政商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