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 通訊員 錢利民)每天一大早,黃橋鎮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內,工作人員王大社就早早地做起了準備工作。王大社今年71歲,是黃橋鎮南岱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去年,村里把他安排到合作社打工,僅一年時間,就實現了脫貧“摘帽”。王大社說:“沒想到還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現在每天到合作社來工作,活兒不多,一個月能賺近2000元,不僅脫貧了,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脫貧攻堅工作,一直是市人大關注的重點。今年,市人大常委會抓住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的關鍵節點,主動提升監督層級,在上一年度主任會議聽取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精準脫貧工作基礎上,將脫貧攻堅列入常委會重點監督內容。針對短板弱項,審議要求市鄉政府在政策落實上求突破,加強扶貧政策的梳理,注意政策之間的銜接,發揮政策的最大效益。按照市人大審議意見,我市全面推行“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健康扶貧機制,嚴格執行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不超過總費用的10%。 濱江鎮雙彭村村民、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曹曉章,因為患有心臟病,去年實施了一場大手術,本來以為無力承擔醫藥費用,結果只自費了1000多元。大病初愈的他激動地說:“6萬多元的治療費用,我只花了1000多元,非常感謝政府和扶貧辦的同志,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年,在市人大常委會督促下,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嚴格落實經濟薄弱村增收“雙責制”,加強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盤活利用和發包管理,積極整合省市扶持資金,推進村級增收項目建設。積極推廣姚王鎮“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就業模式、分界鎮“專業合作社+扶貧”蔬菜幫種模式、濱江鎮村集體經濟項目收益分配模式,市紅十字會、慈善總會、佛教協會等積極組織社會募捐,多方籌集資金支持扶貧開發工作,確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戶不少、一個不落。市扶貧辦聚焦重點難點,實行靶向突破,全面落實政策,強化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方面民生保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市扶貧辦副主任顧峰說:“在市人大的監督下,我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點難點,精準滴灌,深入推進,截止2019年9月底,全市17705戶30875名建檔立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達7000元以上,‘兩不愁三保障’已達標。” 記者感言: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任務,也是打贏三大攻堅戰的任務之一。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圍繞打好打贏這場硬仗,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聚焦脫真貧、真脫貧,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好脫貧攻堅精準監督,助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真正實現了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一戶都不落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