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耿曉燕 周璟)日前,根據省財政廳關于2018年度全省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調研情況的反饋,市財政局在該項工作中榮獲“2018年度優秀單位”稱號,這是自2010年省財政廳開展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以來第8次獲此殊榮。
建設“法治財政”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法治財政”建設這條主線,做實、做細、做優各項工作,推動財政業務和法治建設同頻共振,著力打造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升級版”。
推行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就是要讓一切財政工作都步入“法治軌道”。為此,市財政局不僅在“考核指標”上下功夫,將規范財政業務和財政行政行為的各項要求,細化分解到考核指標中,既對接了法治政府的建設綱要,又對接了財政業務管理要求和重點工作任務,有效破解了依法行政和財政業務“兩張皮”的問題,更將各項工作“外化于形”,融入自設“監管體系”,讓權力始終在“法治的陽光”下運行。
2018年,該局啟動了內控制度體系建設工作,通過規范83個業務流程、明確539個業務環節,在此基礎上識別114個風險點,制定253條風險應對控制措施,形成對業務流程的有效管控,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雙安全。同時,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依法、及時、全面、主動公開預決算信息。進一步落實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管理標準化要求,理順財政部門內部工作機制,開發了依申請公開內部流轉模塊,嵌入行政辦公平臺,固化程序和關鍵節點,實現全程留痕,最大限度降低信息公開的法律風險。現今,在市財政局,各項工作的執行都“有跡可循”,信息的公開“倒逼”著各科室依法行政、依法理財,進一步走向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
“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的最終意義是什么?我的答案肯定是‘依法理財、為民服務’。”市財政局主任科員蔣登華坦言。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進一步完善行政權力陽光下運行;落實執法監督責任,規范財政執法行為;深化財政業務與法治標準化建設的對接融合,為財政平穩運行安上“電子眼”、裝上“安全網”,通過一系列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助力法治財政提質增效;打造多元陣地和特色品牌,放大財政宣傳效應,讓財政改革紅利更多更好惠及民眾……近年來,在完善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的進程中,市財政局不斷拓展和推進財政管理的新路徑、新舉措,“六位一體”的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模式優勢凸顯。
“法治財政是個名詞,財政法治卻是個動作。雖然我們沒辦法像往常一樣用些數據來展現成果,但制度的完善、履職的公開、行政的嚴明,都讓我們的財政工作更具‘法性’,法治財政管理必將邁出新步伐。”蔣登華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