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凱 通訊員 孫紀剛)行人識別、規避路障、緊急停車……一輛普通的家用汽車裝上信號接收器,就能在路側雷達、高精度定位等智慧單元協助下,自動應對一系列突發狀況,并獨立完成相應操作,變身一輛先進的智能車。
隨著萬物互聯信息時代的到來,國內衛星傳感器、激光雷達、電子識別等車聯網技術創新產品和產業異軍突起,為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據了解,“智能網聯汽車”是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也就是說,汽車變成了新型智能終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要實現商業化,道路測試是關鍵環節。眾所周知,在傳統汽車行業,汽車從試驗階段到量產階段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和驗證環節,同理,在智能網聯汽車上路行駛之前也必須進行大量有針對性的場地測試和場景驗證來證明其運行安全性。去年,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指出,封閉場地的技術試驗與安全性測試評價是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前必不可少的環節。
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位于虹橋工業園區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是交運部在華東地區的核心測試場。為搶得先機,虹橋工業園區上下齊心協力,成立專門的項目組,在9個月內就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的建設和相關資質申報。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主要建設2.4公里直線性能路、ABS測試路、噪聲測試路、彎道制動測試路、淺泡試驗場、涉水試驗路等測試場地,以及綜合指揮調度中心、改裝維修車間、整車上部結構實驗室、加載稱重車間等配套設施,可以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34個路況場景的危險性測試,34大類107項法規檢測以及研發數據試驗。
“我們在打造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投入,發揮基地核心優勢,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通過吸引有影響力的整車制造企業,集聚核心部件制造企業,打造虹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中質智通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茂松介紹。根據初步規劃,虹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以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的主導方——國家ITS中心智能駕駛及智能產業研究院為依托,規劃建設“一園兩基地”,即國家級虹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內設檢測基地、研發制造基地。其中檢測基地占地1600畝,設有國檢中心、檢測服務中心、封閉測試基地等;研發制造基地占地3000畝,設有智能汽車零部件制造區、汽車電子制造區、智能交通裝備制造區、整車制造區、運營中心和研發中心等。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的建成,為虹橋搶占自動駕駛“新風口”提供了條件。對于智能網聯汽車這塊“蛋糕”,虹橋工業園區早就精心籌劃。“虹橋處于蘇南蘇中的交匯點,周邊兩小時輻射半徑內,共有235家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虹橋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孔軍說,常泰過江大橋建成后,輻射半徑不斷擴大,虹橋融入蘇南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以測試基地為龍頭可以帶動一大批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企業入駐。
“我們將以檢測基地為依托,打造以商用車自動駕駛為特色的檢測認證產業平臺,著力吸引和帶動衛星傳感器、激光雷達、電子識別等自動駕駛核心部件生產企業落戶虹橋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智能駕駛裝備制造基地。同時,以虹橋新城為載體,推廣應用智能駕駛、車路協同、5G通訊、融合識別等新一代智慧交通技術,致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小鎮。”孔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