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盧怡 通訊員 賁放)近日,在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有限公司的新廠房內,工人們加緊趕制帶式焙燒機項目產品。據了解,一個月前,這幢廠房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利用的是廠區閑置土地。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小龍介紹:“我們在沒有新增土地指標的情況下,投入1.2億元新建一條帶式焙燒機生產線,目前廠房設備均已到位,屆時將新增產值5億元,新增利稅5800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如何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引導土地供應向質量和效益“雙提升”,一直是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思考的問題。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常態化開展城市區域、開發園區和企業用地情況評價,建立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項目庫,采取收購儲備、增容技改等方式實施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在盤活存量的同時創新節約用地機制,通過規劃引領,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減法”換取發展空間“加法”。
去年,姚王鎮村莊建設用地布局調整試點工作通過省有關部門驗收,桑木村將村內閑置房、空心房以及居住環境較差的房屋進行搬遷整理,有序引導農民集中居住。桑木村黨委書記馬鳳里介紹:“我們拆除破舊房屋,新增了耕地面積290多畝。至目前,已經有500多戶到小區居住,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村民集中居住后,姚王鎮獲得了293畝建設用地指標,實現了“農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約、效益集顯”的總體目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區分局副局長朱福彪介紹:“增加的293畝建設用地指標,全部用于姚王鎮工業經濟項目建設,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又促進了節約集約用地。”
針對建設用地計劃緊張、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貫徹落實土地供應改革各項舉措,積極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全市土地節約集約水平位居全省先進行列。據了解,2018年,全市實現低效用地再開發1860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950畝以上,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188畝,形成了“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的良好局面。因節約集約用地工作成效顯著,我市兩次受國務院表彰、三次受省政府表彰,累計獎勵用地計劃指標3000畝。目前,我市正在開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健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體制機制。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孫紅東介紹:“我們將切實加大組織力度、過細做好全面調查、科學制定處置方案,積極推動全市‘五未’土地處置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促進全市土地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土地節約集約程度進一步提升,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
記者感言: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破解用地難題的根本之策,是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市推動土地利用方式從增量依賴向存量盤活轉變,通過提升土地產出率,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持續提升,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有機更新的“大文章”里,生動實踐了“有限空間、無限發展”的理念,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