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胡新芳)一張張《履職十問》小冊子放在桌上,一個個執法監督箱掛在墻上,一本本廉政效能體檢報告放在包里……日前,記者來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感受這里滿滿的清廉文化氣息。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堅持從細微入手,從小事抓起,實施靶向監督、精準發力,合力打造“清風自然”廉政品牌,筑牢了黨員干部的廉潔防線。
做實思想監督,自省自檢筑牢廉政根基
每個工作日下午,該局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都會召開簡短的工作例會,在會議前,每位工作人員都會對照“履職十問”小冊子進行自省。該局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楊紹華介紹,“履職十問”要求黨員干部職工每日對履職盡責、遵守紀律、廉潔自律、八小時以外管理等方面展開反思自省,以此促進科室人員行為更加規范,守紀更加自覺。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準則》《條例》等黨章黨紀黨規,開展知識測試和“法紀周周練”;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赴延安開展黨性教育等主題黨日活動,開發使用“指尖黨建”,打造全天候、隨身攜帶的“指尖教育陣地”。
為了筑牢廉政思想根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為每一位職工算了一筆“經濟賬”。該局局長孫紅東介紹:“我們為全體干部職工計算個人年收入、退休前個人收入、退休后十五年個人收入以及從現在起到退休后十五年的總收入,以此警示工作人員莫為蠅頭小利而后悔終身。”
有了扎實的廉政思想做保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宗旨意識、紀律意識和廉潔意識不斷增強,形成了全局逢會必講黨風廉政、中層以上干部輪講黨風廉政、全局干部共同學習研討黨風廉政的良好氛圍,廉政思想深入人心。
做細日常監督,拓展渠道延伸監督范圍
“家庭是每名黨員干部幸福的港灣,也是工作堅強的后盾,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前不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來到職工張紅星家里,了解他家的基本家庭情況,為他的家屬送上《“八小時以外”家庭監督倡議書》,并詳細講解了家庭監督的責任和范圍。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利用家訪的形式,將“8小時以外”的監督落到實處,受到了黨員干部的好評。張紅星說:“家訪制度有利于了解職工八小時外‘三圈’,監督我們的生活作風,廉潔家風;有利于領導干部關心了解職工生活,形成良好互動,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除了家訪以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充分發揮走廊、樓道口等陣地作用,通過廉政宣傳標語、家風小故事、家風小作品、廉政承諾等,大力宣傳廉政內容,不斷夯實清正廉潔的思想基礎,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打造作風過硬的應急隊伍。
孫紅東介紹,該局還建立了監督管理工作責任制,建立與干部職工家屬溝通聯系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明察暗訪制度,強化督查考核和問責處理等渠道,有效防范干部職工在“八小時以外”發生違法違紀行為。
做深精準監督,集中解決突出問題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牢牢牽住管黨治黨責任這個“牛鼻子”,為鍛造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同時也為確保新組建和整合的市場監管所隊伍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干勁不減,通過不斷健全完善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以環環相扣的機制推進,以頂真碰硬的考核兌現,充分激發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有力推動了業務創新和工作落實。
在此基礎上,該局堅持把嚴格制度管理和約束作為重點,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負責人與班子成員、班子成員與分管科室負責人逐級簽訂《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責任的格局。同時,以“領導帶頭、逐級自查、全面覆蓋”的原則,全局干部逐個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全面排查風險點,人人對照落實防范措施。
孫紅東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實施靶向監督、精準發力,以講政治的定力、勇擔當的韌勁、走在前的決心,合力打造‘清風自然’,為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