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王經略 記者 姚翔)近日,泰州市司法局組織三市三區司法局分管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到我市姚王司法所觀摩社區矯正損害修復基地,交流社區矯正損害修復工作經驗。 據了解,2018年初,市司法局以姚王司法所為試點,積極復墾鎮敬老院的荒地,規劃“潤心田園”土地2畝,改變集中服務的時間局限、思想局限和效果局限,實現社區服刑人員社會關系的損害修復的目標。兩年來,社區服刑人員先后1290人次、累計4350小時到“潤心田園”勞作,采摘蔬菜30批次,收獲小青菜、茄子、辣椒、西紅柿、豇豆、毛豆、花生、玉米等共600余斤,免費供應給敬老院和42戶困難家庭,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修復規范意識。將心比心,社區服刑人員更配合矯正社區服務工作。與傳統的集中服務項目直接“拋頭露面”相比,耕種“潤心田園”相對較隱蔽,減少了遇到熟人的尷尬,很好的維護了社區服刑人員的自尊心,有效促進其更積極主動參與,遵守紀律。用社區服刑人員自己的話說:“我寧愿在潤心田園勞作曬太陽出汗,也不愿在街道上打掃衛生遇到熟人尷尬的出汗”。 修復自身習慣。有計劃、有目標、有收獲,進一步培養社區服刑人員責任感、成就感。“潤心田園”按照一人一塊“責任田”的要求被分成若干塊,分工到位,責任明確。先后有多位社區服刑人員在沒有司法所工作人員監督下,自發利用空閑時間到自己的“責任田”澆水、除草。 修復家庭關系。很多年輕社區服刑人員表示自己很少陪父母到地里做農活,通過耕作自己的“責任田”,驕陽炙烤、汗流浹背,使他們深深體會到了老父母和妻子的不容易,切身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深意。在近期的入戶走訪中,先后有多位社區服刑人員父母或妻子向司法所工作人員表示社區服刑人員在家表現發生很大改變,知道去做家務,知道去關心家人。 修復社會關系。“潤心田園”收獲的果蔬不僅免費贈送給敬老院,司法所還通過篩選轄區內困難在監人員家人、安置幫教人員、社區服刑人員,有計劃的安排社區服刑人員將果蔬送到困難家庭,一方面讓社區服刑人員體會收獲的喜悅、奉獻的快樂,另一方也讓困難家庭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同時幫助提升社會公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寬容度和接納度。 目前,市司法局在有富余土地的曲霞司法所、古溪司法所、新街司法所、分界司法所等8個鄉鎮進行了“潤心田園”試推廣,并建章立制。以期就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效、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讓社區服刑人員順利回歸社會的探索取得更大的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