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燕麗娟)日前,珊瑚鎮衛生院組織黨員志愿者醫生來到該鎮二河新村的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義診活動,免費為全鎮百姓問診,測量血壓、血糖,得到了附近老百姓們的夸贊。
據悉,類似義診這樣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在二河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每月都會開展,這樣切實為民的志愿服務活動得到鎮上百姓的歡迎。該村村民陳新牛閑暇時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測量了血壓。“最近休息不太好,有點頭暈,懷疑自己可能血壓有點高。”陳新牛向醫生講述了自己的不適癥狀。他告訴記者,鎮上經常來他們村開展服務活動,比如衛生院定期到村開展義診、司法所經常開展法律咨詢服務,黨員干部帶頭,為百姓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幫忙就要幫在點子上,為百姓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服務是我們的初衷。”珊瑚鎮黨委副書記、農村區域發展共同體領導小組組長李衛祥告訴記者,“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的道理誰都懂,今年以來,該鎮以“書記領題”為契機,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組建農村發展聯盟,構建農村“抱團”發展機制,實現村莊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提升、精準脫貧、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所謂“抱團”發展就是資源整合,把一些零散的資源通過“書記領題”這個項目進行要素組合,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促進能量最大化。“單兵作戰成效低,只有打出‘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頭’。尤其是在村莊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提升、精準脫貧、產業發展等方面,需要多村聯動、駐村單位共建共治。”珊瑚鎮黨委書記成峰介紹,通過不斷探索,他們組件了“黨建聯盟”“服務聯盟”“產業聯盟”,創造了“組織共建、發展共謀、資源共享、黨員共管、產業共興”五共工作法,激活“1+1>2”的拼圖效應,實現由一家獨唱到組團合唱、各自為戰到齊頭并進的整體發展格局,強力推進鄉村振興。
以鎮前新村為軸心組建的區域化“黨建聯盟”,通過區域聯動,把分散活動變成集體大課堂,實現黨員教育一體化。通過定期舉辦黨建工作聯席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交流黨建工作經驗,學習聯盟單位間黨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
以二河新村為軸心組建的區域化“服務聯盟”,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雙帶”作用,通過黨員互幫、能人互助、群眾互聯,建強志愿者隊伍;通過調查摸底,了解群眾真實需求,再結合需要每月制定一個服務清單,為黨員志愿者和困難群眾提供“量體裁衣”式的結對幫扶服務。9月份,“服務聯盟”的服務主題為“培訓”,為群眾開展創業致富等相關講座,提供農業生產、科學種植等相關咨詢活動,開辦“合作共贏勤勞致富”農民創業經驗講壇等,同時舉辦關愛空巢老人、掃黑除惡文化匯演、愛心善舉義捐活動,豐富志愿服務的內涵。
以珊瑚新村為軸心組建的區域化“產業聯盟”,深入推進矛盾排查化解機制,為聯盟內的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實現人才、種植經驗、市場銷售、就業門路等資源共享,讓聯盟內的企業實現共贏。定期梳理“產業聯盟”資源優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聯盟內的企業提供創新路徑。珊瑚鎮晨熙火龍果種植園是珊瑚新村吸引本村能人創辦的種植企業,在企業土地流轉、信息服務、技術指導上,村居為企業提供了便利。在“產業聯盟”的指導下,該種植園帶動周邊30戶群眾就業。同時,種植園負責人劉娟還將火龍果技術、經驗免費傳授給周邊的散戶,帶領他們一起致富。珊瑚新村黨總支書記黃飛告訴記者,該村現有非公企業、家庭農場、服裝加工企業7家,村經濟在產業聯盟的帶動下實現了“產業共興”,今年已帶動村居百姓150人在家門口就業。
成峰表示,該鎮將著重從黨建聯盟有特色、服務聯盟個性化、產業聯盟出效益這三個方面下功夫,在實現黨建提升、思想轉變、經濟發展的同時,充分整合鎮村土地、人力、信息等資源,實現互利互惠、協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