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燕麗娟)黃橋決戰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個光輝范例。在此次決戰中形成的具有鮮明時代風貌和特色的“黃橋決戰精神”,不僅為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而且在79年后的今天,認真研究和總結黃橋決戰的歷史經驗,繼承和弘揚“黃橋決戰精神”,對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是一場兩軍配合、三面行動、以蘇北為突擊方向、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偉大斗爭,”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館長周希洪介紹,黃橋決戰的勝利,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光輝范例,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囂張氣焰,實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的勝利會師,奠定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黃橋鎮,尋訪革命遺跡,感受黃橋決戰精神。我們欣喜地看到,黃橋決戰事跡在到處傳頌,黃橋決戰精神在深入弘揚。 黃橋決戰精神是黃橋人民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79年來,黃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發揚“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黃橋決戰精神,實施產業興鎮戰略,大力發展提琴產業、機電產業、紡織產業、旅游產業,努力打造實力黃橋,營造活力黃橋,塑造魅力黃橋。黃橋鎮先后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提琴產業之都”“國家級生態鎮”等榮譽稱號。 如今,一大批工業企業落戶黃橋經濟開發區。2013年,黃橋經濟開發區被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管理序列;2014年省政府批準設立“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橋工業園”;2016年獲批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與上海金橋集團簽署共同打造合作共建園區協議。 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研發和銷售精密機械零部件及加工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也是黃橋經濟開發區首批引進的江陰企業。在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廠區,記者看到,總投資1億元的風機零部件總成裝配車間已經初見雛形。該項目是惠爾信機械公司與西班牙一家企業今年年初開始合作建設的,可以使企業的產業鏈從鑄造、加工涂裝延伸到風機零部件總成裝配。 行走在黃橋經濟開發區,處處可見項目建設的熱潮涌動。2018年,黃橋區鎮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實現工業國稅開票銷售130億元、工商入庫稅收11.27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9個、新增規上企業8家。黃橋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省級經濟開發區,入選省級創業型園區,獲評省和諧勞動關系園區、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獲得泰州市綜合考核優秀開發區三等獎。 今年年初召開的全鎮工業經濟大會明確,2019年黃橋(區)鎮的主要目標是:工業開票銷售總量力爭突破150億元,工商稅收收入13.08億元,工業投資增長8%,設備抵扣稅金1.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9000萬美元。截至目前,黃橋經濟開發區已上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累計總投資25.68億元,其中高層次人才創辦領辦項目6個。黃橋經濟開發區各招商分局正加緊對接在手的客商和項目,爭取盡快實現合作并簽約。開發區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深化與江陰高新區、上海金橋集團、四川長虹集團跨區共建三大產業園區,確保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6個,5億元以上項目2個,10億元以上2個,力爭50億元以上項目有新的突破。 同時,黃橋鎮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也在加快,農林牧漁、休閑觀光協調發展,農業與非農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進,28個村通過市整潔村驗收,全面完成骨干河道整治和禁養區關停任務。完成成片林面積750畝,建成12000畝農田林網示范區,創建4個森林生態示范村,創成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祁巷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成效得到省市認可。扶貧開發成效顯著,34個經濟薄弱村每年標房收益達759.5萬元,村集體資金融資平臺收益600多萬元。低收入農戶累計脫貧3428戶5555人,累計脫貧率達95.3%。 記者感言:滄海桑田,斗轉星移。79年前的硝煙散盡,79年前的精神永存。“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是時代發展賦予的崇高使命,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多汲取黃橋決戰中顯現的偉大精神,并把這一精神轉化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實際行動,再寫“黃橋決戰”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