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盧怡 通訊員 顧興龍)“今年以來累計新簽約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新竣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自開展掃黑除惡工作以來,已排查問題線索100余條,其中公安立案偵查4件,判決執行1人。”“全鎮校園衛生安全工作已經通過檢查,家長、學生們可放心開學。”張橋鎮的年輕干部黨支部微信群每天“嘀嘀”地響個不停,50多個人的微信群里曬出的全是各個部門、村居的工作亮點和完成實績,出彩的看點讓人興奮不已。 今年以來,張橋鎮黨委根據年初項目實施方案,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全面調動鎮村干部活力,在積極引導基層干部“想為”“敢為”“善為”等方面做足文章,形成了競相比拼發展、比學趕超對標的局面,有效保證了廣大干部能在基層一線安心、安身、安業。 突出爭先創優,讓干部“想為”有動力
張橋鎮褚陳村前兩年在全鎮各項考核排名中一直徘徊不前。今年鎮黨委政府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后,村里用于各項工作的獎補資金有了著落,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褚陳村黨總支書記花明介紹:“現在我們村無論是在環境整治,還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創建過程中,全體村干部都沖在第一線,親自帶頭。目前,我們村莊環境也變美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建成了,老百姓都叫好,同時,我們在全鎮的考核排名中穩定在第二三名。”在解決基層干部“不想為”問題上,張橋鎮打破原先個別基礎優勢村居的“傾斜慣性”,突出爭先創優,不斷激發基層干部謀事創業精氣神。 張橋鎮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規范“三會一課”、固定主題黨日等組織活動,充分發揮黨建陣地的黨性教育作用;進一步強化考核導向作用,建立機關中層干部季度述職評議制度,將述職和民主測評結果與年終績效考核和評先評優掛鉤,在同比增加年度考核獎金40萬元的基礎上,拉開村居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待遇的“更高標準”推動工作,實現“更大作為”;進一步強化資源要素均享,鎮黨委會統籌安排各類上級項目和資金的名額分配,打破原先個別基礎優勢村居的“傾斜慣性”,讓每個村居都有提升工作成效的源動力。 突出擔當擔責,讓干部“敢為”有奔頭
張橋鎮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一系列有力度、有溫度的精準措施,推動鎮村干部更加敢于挑重擔、擔重責、扛重任。堅持“責任”與“得失”相匹配,研究出臺《張橋鎮重點風險崗位激勵制度》,將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綜治信訪、村建土管和村居黨組織書記“4+1”五個崗位列為重點管理崗位,通過“加”待遇、“加”激勵、“加”關懷、“加”預期等措施,探索實行差異化考核和推薦機制。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完善干部談心談話制度,按照工作狀態、工作成效的優良等次,分別開展談心談話和約談函詢,鎮黨委今年開展各類談話30余人次,鎮村干部的工作擔當得到明顯提升。同時,注重鎮村干部的關愛保護,努力為工作生活遭遇重大挫折等問題的干部“減壓”,及時為遭受誣告錯告、惡意中傷、打擊報復等情況的干部澄清是非,消除負面影響。 堅持“故意”與“過失”相區別。面對當前基層工作的條條框框過多、基層干部問責不斷的現狀,組織鎮村干部認真學習市委和市紀委容錯糾錯相關文件,減少各類考核中因“出于公心而過失犯錯”情形的否決條目,通過不斷地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同時積極選樹工作中敢作敢為的先進典型,逐步打消部分鎮村干部束手束腳、畏首畏尾的心理疑慮,努力營造實干光榮、懶政可恥的濃厚氛圍。 突出素質提升,讓干部“善為”有激情
日前,在張橋鎮吳榨村90歲的老黨員吳桂才家中,四名青年黨員干部幫助老人打掃庭院,還給老人送來了他們在“青年干部農場”種植的豇豆、絲瓜等蔬菜。吳桂才說:“他們經常來看看我,還會送點東西給我。”據了解,“青年干部農場”是張橋鎮為青年干部打造的一塊實踐基地,讓青年干部通過勞動,把收獲的農產品以志愿服務的方式贈送給當地的困難群體。 張橋鎮以開展“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提升年”活動為契機,將“三項機制”精神實質與鎮村干部能力提升深入融合,不斷儲備、暢通干部隊伍的“源頭活水”。建立“青年干部農場”,推進“雁陣培育計劃”,實施年輕干部培養導師制度,幫助鎮村年輕干部迅速融入角色,提升能力本領,為鎮黨委打造數量寬裕的后備人才庫。該鎮青年干部王建軍說:“在青年干部農場,我們學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這一工作經驗帶到平時的工作中去,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揚扎根基層、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該鎮更加注重培養培育黨員干部,創立每周二晚上鎮黨委中心組和村“兩委”班子“固定學習日”、鎮機關中層正職每周二“下午一小時學習會”等學習制度,常態化開展村居黨員干部集中培訓。張橋鎮黨委書記熊亞平介紹:“通過‘駿馬獎’‘蝸牛獎’評定、制定重點崗位三年輪崗計劃、創設‘見習村居黨組織書記’等措施,不斷提升干事創業的緊迫感,倒逼干部更‘善為’。今年獲‘駿馬獎’的2名優秀后備干部典型已被充實到相關村居重點鍛煉培養。” 熊亞平介紹:“我們堅持將‘責任’與‘得失’相匹配,‘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故意’與‘過失’相區別,在強調工作責任和工作紀律的同時出臺相關制度,通過突出重點崗位的風險預期,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選樹擔當典型,逐步打消部分鎮村干部束手束腳、畏首畏尾的心理疑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