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曹玉娟 何飛)“我是地道的江蘇泰興人,我的根在泰興,我獲得的榮譽放在我們老家泰興博物館比放在其它博物館更親切。”近日,多年旅居上海的曲霞鎮(zhèn)老人周鼎文回到泰興,將他獲得的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獎的獎杯和證書捐贈給了泰興博物館。
一部電影大片中,演員固然重要,但影片背后的工作人員也功不可沒。周鼎文老先生今年80歲,15歲跟隨父親去了上海,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做剪輯助理,跟班學(xué)習一年多,就開始獨自剪輯,成為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剪輯師。周鼎文說:“經(jīng)過剪輯的藝術(shù)加工,又將影片的質(zhì)量提高了一步,等于是為影片加分了。剪輯要是不認真,會給導(dǎo)演的創(chuàng)作減分,影響影片的整體質(zhì)量。”
1981年,中國首屆電影金雞獎評選,周鼎文憑借《天云山傳奇》獲得最佳剪輯唯一提名獎,隨后在1983年憑借《牧馬人》獲得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獎。1985年,周鼎文梅開二度,憑借《高山上的花環(huán)》再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獎,專家評委給予他很高的贊譽。
周鼎文從事電影剪輯工作四十余年,與著名導(dǎo)演謝晉連續(xù)合作十六年之外,剪輯過《春催桃李》、《青山戀》、《牧馬人》、《高山上的花環(huán)》等二十余部故事影片,獲得榮譽無數(shù)。身為泰興人,周鼎文有著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這次,他特地將自己的獎杯、證書等,捐贈給了博物館。
據(jù)悉,市文化博覽中心將把周鼎文捐贈的獎杯等永久保存,目前文博中心也在向全市居民征集有價值的物品。市文化博覽中心副主任印九紅說:“希望在外地的泰興籍的名人,都能回家鄉(xiāng),支持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的建設(shè),把一些榮譽證書,永久的保存到我們博物館,展示給我們廣大的泰興民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