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凱 通訊員 季華成)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階段性關口,如何準確靈敏把握發展大勢、有效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市工業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8月11日,市工信局局長燕榮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按照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開票銷售增長10%、工業投資增長8%以上”的主要工作目標,聚焦重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堅持以更強定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更高質量促進工業經濟發展。 “我們將堅持創新轉型,聚焦產業升級重點。”燕榮華介紹,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加快推進新浦烯烴、泰隆傳動科技產業園、濟川藥業兒科新藥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0個,實施兩化融合技改項目30個、節能改造項目30個、智能技改項目40個,以及5000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40個。推動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以“項目產業化、產品市場化、企業規模化、產業基地化”為目標,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依托現有基礎,著眼時代前沿,強化重大項目招引和骨干企業培育,確保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推動創新鏈向中高端轉型,深化“互聯網+制造業”、企業上云和機器換人行動,全年打造星級上云企業3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0家、省級新技術新產品10個、示范智能車間6個。 據了解,市工信局將堅持綠色發展,突破產業升級難點。突出抓好化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化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和“三評級一評價”結果,強化分類施策,倒逼企業提升貢獻或關停退出。突出抓好“散亂污”企業專項治理,實施“兩斷三清”現場驗收,規范建立“一企一檔”整治銷號臺賬,力爭年底全面完成“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突出抓好落后產能淘汰工作,確保全年淘汰落后用能設備300臺套、印染產能2200萬米和低端電鍍產能4.05萬噸。 堅持分類培育,打造產業升級亮點。燕榮華說,實施企業沖擊新目標行動,選樹轉型標桿和技改典范,加快培育一批基地型、帶動型的龍頭企業,力爭用三年時間培育開票銷售過百億企業3家、50億元企業5家、10億元企業20家以上。實施“雙品”示范工程,積極打造重大裝備關鍵部件,推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使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全年新增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省級“首臺套”產品3個。實施“小微企業(項目)助升計劃”,建立完善小微企業(項目)培育庫,以現有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2000萬元規模的小微企業和億元以上竣工項目為重點,積極助推一批、幫扶一批、培育一批,努力將它們培育成為規模企業,確保年底新增規上企業56家以上,為全市工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