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周冰 實習生 張寧遠 通訊員 王小偉)“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更高層次集聚優質創新資源,把創新平臺作為集聚創新資源、發展高新產業的核心載體,借梯登高、借智聚力,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對把‘綠色、生態、節能’作為發展主題的高新區來說,就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高’,立足‘新’,讓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高新技術產品在園區開花、結果,下一盤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基礎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戰略特色產業的‘大棋’。”泰興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斌說。
圍繞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和現代科技服務業,泰興高新區將聚焦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和鋰電兩條產業鏈以及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開展鏈式招商、專業招商和靶向招商,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重,推動上下游產業鏈條縱向延伸、橫向互補。“下一步,我們將健全完善重點區域駐點招商、離岸孵化工作體系,加快引進韓國APS公司和美國氫能源汽車等強鏈補鏈的高端項目、龍頭型項目;孵化落地永磁直驅電機、超靜音發電機等一批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項目,并落實重點項目績效管理制度,堅持一個項目明確一個負責人、制定一張作戰圖,全程跟蹤服務,為高質量發展蓄勢積能。”陳斌介紹,在加快項目招引建設的同時,高新區將緊緊圍繞主導產業,整合要素、重點支持,加快培育一批龍頭型企業,確保下半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5-10億元項目1個。
為助力企業培大育強,泰興高新區將優化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重點培大育強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和鋰電特色產業鏈以及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大力實施企業培大育強“2612”計劃和兩化融合“2238”計劃,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下半年計劃培育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個,省級智能車間1個,省市級以上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新增高企5家。此外,將加快企業技術升級,鼓勵企業對接資本、對外合作,與大院大所、國企央企深度融合、高位嫁接、強強聯合。特別是將推動塑光公司引進智能裝備和國六標準油箱技改項目,支持德福來引進國外高端裝備,實施產線改造、產品換代,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引進、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創新平臺,是省、泰州鼓勵高新區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和深化實質性戰略合作關系的具體要求,而集聚創新要素,有效打通人才鏈、產業鏈、資本鏈和科技鏈,形成科技、資本、管理的創新“閉環”也是泰興高新區發展有別于其他園區的重點所在。陳斌告訴記者,高新區將放大中工高端裝備研究院、南理工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創新效應,進一步深化與大院大所的合作共建,推動國泰環境工程研究院、智慧城市產業研究院、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促進人才鏈、產業鏈、科技鏈、資本鏈“四鏈融合”,推動高層次人才、高新技術項目、高端合作平臺落地。“我們還將加快打造人才科技廣場智慧型創業載體,啟動與上海大學合作共建的長三角先進電池創新中心和鋰電池工程檢測中心建設;用好大數據中心、項目路演中心、科技查新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功能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精準對接人才與團隊、有效撮合項目與資本、無縫嫁接技術與產業,促進企業創新、產業升級。”陳斌表示,在此基礎上,還將聚焦離岸孵化基地建設,加快引進高層次人才,按照人才特區、創新特區的建設目標,完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政策體系,全面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全年落地產業基金5個,新建院士工作站、產業研究院和校企合作平臺5個,孵化和產業化項目28個,引進高層次人才85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