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大爺,回去后要注意飲食清淡,早飯一定要吃,平時也要注意鍛煉身體。”7月30日上午,在市第四人民醫院(虹橋醫院),超聲科科長陶曉琴認真為前來進行健康體檢的徐大爺做超聲檢查,并就初步檢查結果,給老人提供了一些健康小建議。
據了解,從今年6月份開始,該醫院承擔全鎮90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體檢工作,超聲檢查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為了做好對老人們的服務,特別是考慮到天氣熱,他們空腹前來檢查,不能耽誤他們吃早飯,陶曉琴倡議同事們盡早到崗,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以縮短體檢時間。
在給老人進行超聲檢查的時候,陶曉琴都會耐心細致地詢問患者的近況,結合檢查內容,慎重確定檢查結論。每逢遇到復雜的病情,更加注意與患者、患者家屬甚至村醫生溝通,確保弄清情況、定準結論,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
1995年從揚州衛校畢業后,陶曉琴來到當時的新市鎮衛生院工作,在超聲科一干就是24年。從當初的初出茅廬,到現在成為虹橋醫院超聲科的帶頭人,陶曉琴用精湛的醫術和真誠的服務贏得了虹橋地區群眾的信賴。醫術好、人實在、熱心腸,是大家對她的評價。
除了日常的門診檢查外,作為超聲科的負責人,陶曉琴帶領同事們鉆業務、優服務,敢擔當、講奉獻,完成了一個個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面對加班加點的常態化,她從不喊苦喊累,總是說:“群眾的健康是我們工作追求的目標,我多做一些,他們就能得到更精準的診療。”為了提升超聲檢查的準確性,陶曉琴帶領科室人員不斷鉆研設備的操作要領和使用規程,同時通過查閱書籍、網上搜集資料、請教專家等方式,不斷提升超聲檢查的職業技能,確保檢查的準確率,圓滿完成了每年的優撫、兩癌篩查以及家庭簽約服務等多個項目的超聲檢查工作,獲得院領導表揚。
奚青是陶曉琴的同事,倆人在工作上一直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奚青說:“陶曉琴工作特別認真,遇到難度高、工作量大的任務,她都搶著干,帶領大家一起完成,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最讓陶曉琴難忘的還是2017年參加的醫療援藏經歷。走進藏區,她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熱情,同時也讓她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在援藏期間,陶曉琴和同事們一起下沉到茶巴拉鄉開展"泰州曲水一家親,健康義診千萬家"活動,與當地醫院的同仁們一起,全面開展肝包蟲超聲篩查工作。由于藏民居住比較分散,甚至一些居民居住在深山里,陶曉琴就和同事們徒步趕到村民家中為他們診療。
三個月的援藏時間里,她把曲水的大多數鄉鎮、農村學校等地方都走了個遍。沒有檢查床,抬來藏式沙發代替;凳子太矮,找來被子當坐墊……艱苦的條件并沒有磨滅他們的意志。“來就診的藏族同胞,一個個都是那么淳樸、禮貌、溫和。在激情之余,我和同仁們幾乎忘卻了高原反應,一個個原來聽起來陌生的名字成為了我人生經歷中沉甸甸的回憶。”陶曉琴如是說。
短短的三個月里,陶曉琴和援藏的同仁們一起,實地走訪診治11877人,篩查發現疑似病例49例,確診16例。陶曉琴說:“在西藏短短的三個月里,我看到了艱苦條件下,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仍然堅守崗位、服務藏區群眾,這讓我很感動。回來以后,我就將援藏的經歷感悟分享給我的同事們,同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扎根基層,熱情服務患者!”
24年堅守基層衛生崗位,自己的付出能夠換來群眾的健康,這是陶曉琴最大的安慰。未來,她還將堅守這個崗位。“作為基層衛生院,我們這里人員少、患者多,工作條件與大醫院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積極克服工作困難,提高業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也能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陶曉琴最樸實的心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