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凱)7月29日,在沿江生態廊道濱江至虹橋段施工現場,呈現出戰酷暑、抗高溫,搶抓黃金季節施工的火熱場景,工人正在對江堤上的人行慢道進行混凝土澆筑。 據了解,該人行慢道全長13.9公里,建成后將貫穿生態廊道沿線,目前已經完成工程量的五分之四。東方園林綠化現場工程師莫凱告訴記者,堤頂的車行道和人行道是全線貫通,形成流線型的交通組織,市民可以在人行道上散步,同時可以沿途欣賞大江風光。 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把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整治和建設作為重大的政治責任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累計拿出超過50%的長江岸線打造長江濕地和生態廊道工程。進入三伏高溫天氣,雖然酷熱難耐,卻是一年中的施工黃金季節。為了抓緊施工,項目施工方在抓施工進度和安全質量的同時,備足人力和機械設備,科學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功能性工程基本完工,部分節點已建成。 在沿江生態廊道二橋港橋位置,慢行步道已經建成通行,彩色瀝青沿江堤蜿蜒,與江水遙相呼應。據了解,截至目前,沿江生態廊道的擋浪墻、江堤道路等功能性工程已經基本完工,部分節點已基本建成。 沿江生態廊道工程全長12公里,按照“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把綠色作為本色,把生態作為底色”的規劃原則,江堤頂按照百年一遇防洪要求實施拓寬改造,形成8米寬機動車道、3米寬彩色瀝青跑道的江堤走廊;堤內按照“生態+”的建設理念,恢復濕地3000畝、植樹造林1200畝、綠化面積約280萬平方米,致力形成“一帶三區”的大江風貌。“一帶”指12公里生態林帶,“三區”指生態產業融合區、生態田園風光區、生態人文體驗區。在濱江至虹橋段江灘曾經分布若干魚塘、船廠等,項目實施以來,先后拆除6家船廠、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實現“船廠變森林”;回收23個魚塘,拆除圍堰,恢復自然灘地,實現“魚塘變濕地”;拆除3家企業,實施場地修復、植綠建園,實現“工廠變綠地”,累計騰退岸線6.4公里。經過前期的建設,沿江生態廊道已經形成規模。8月底,江堤道路將實現全線貫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