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文瑞 通訊員 戴鳳霞 季新宏)“一直以來,我都把扶貧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任務。扶貧是我的責任。”說這句話的是濱江鎮黨委副書記施峰。作為濱江脫貧攻堅的主要負責人,近年來,他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走訪調研、創新脫貧思路、堅持“一村一策”、加強政策兜底,改變以往“短平快”的輸血式幫扶,為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5萬元開“良方”,為低收入農戶脫貧出“良策”。去年全鎮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913戶1447人和18個經濟薄弱村實現“雙脫貧”,扶貧攻堅成效在全市位居前列。施峰獲評全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并在今年2月份召開的全市扶貧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介紹。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俗話說,脫貧難,穩定脫貧更難。為鞏固全鎮“雙脫貧”成果,施峰時刻惦記在心頭,千方百計抓落實。他在認真總結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今年扶貧工作的新情況新要求新問題,對扶貧領域的文件制度進行更新完善。針對無勞動能力、確實脫貧有困難的低收入農戶,繼續執行《濱江鎮關于實施“一戶一策”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2月份,修訂了《加快發展濱江鎮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對存在返貧風險的村給予了新政策支持。將扶貧開發工作列入村級績效管理考核并設置扶貧考核單項獎,6月份,下發了《濱江鎮2019年度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考核辦法》,細化了考核內容和獎懲措施,用制度規范扶貧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整合力量強化責任。施峰改進以往以村干部為主要幫扶力量的做法,對有返貧風險、脫貧困難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加大機關干部的幫扶責任,調整幫扶責任人近80人,大大減輕了村級幫扶的壓力。同時,將幫扶責任列入《泰興經濟開發區(濱江鎮)2019年度機關科室績效管理考核意見》之中,進一步夯實機關科室(單位)幫扶責任人的責任。
把握重點,以務實舉措攻堅穩定脫貧。對2018年剛剛達到脫貧線、存在返貧風險的7個經濟薄弱村,施峰按照新修訂的《加快發展濱江鎮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精神,探索將資金進行投資增益的扶貧新舉措。截至6月17日,7個村將自有資金、企業扶貧資金總計1150萬元投資到區(鎮)國有公司進行商業開發,其中鎮配套補助資金450萬元,年底預計可獲得投資總收益57.5萬元,為每個經濟薄弱村增收7-10萬元,極大地緩解了村級增收的壓力。
施峰緊盯“三保障”下足功夫。三所幼兒園為82名幼兒減免學雜費共計37040元.鎮關工委組織3家企業申請免息貸款,企業為6名貧困學生每人捐資3000元。3月份施峰對全鎮低收入農戶的危房組織全面排查,5月份又對所有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戶等四類對象的房屋進行逐村逐戶排查,共排查出危房34戶;另一方面加大改造力度,對改造進度、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督查,5月底前已完成25戶危房改造竣工驗收,其中維修加固14戶、翻建11戶,第一批危房改造戶的補助資金已經發放到位。新排查出的危房確保8月底全部改造完成。全鎮所有的低收入農戶都吃上了干凈的自來水。
聚焦“回頭看”。施峰按照“脫貧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項目”要求,對已脫貧村、戶切實組織開展“回頭看”,對標查找短板,并建立“回頭看”臺賬。4月份,對18個經濟薄弱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摸底,排查2018年已有收入到2019年是否有變化,分析收入來源變化導致收入減少后的保障措施落實情況,制定穩定收入的補償措施,并通過每月上報經濟薄弱村排查表,監督各村有無返貧風險。針對達標不穩定和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逐戶研究“回頭幫”措施,制定并落實幫扶計劃。
細排細查,以惠民之舉保障扶貧質量。施峰十分注重開展返貧風險排查化解。對存在返貧風險低收入戶開展調查摸底,目前,共排查出99戶,其中人均7000-7500元的邊緣戶29戶,取消低保五保補助82戶。經過分析研究,對上述對象進行類別化幫扶,增加公益性崗位21人,增加就業人口28人,低保提標10戶,重殘補助提標1戶,靈活辦理高補助政策(如低保轉一戶多殘、低保轉重殘等)16戶,低保轉五保13戶,辦理失地保險季保險金上調3戶,土地流轉1戶,剩余11戶20人低收入農戶通過鎮村項目分紅兜底,確保低收入農戶穩定持續脫貧,不返貧。
保障公益性崗位農民安全。施峰針對參加公益性崗位低收入農戶年齡偏大、身體素質偏弱的實際情況,通過協調為其繳納意外傷害保險的方式保護低收入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上半年該鎮共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 96 個,其中已有78人參加了意外傷害保險,接下來將確保所有參加公益性崗位的低收入農戶都參加保險。
施峰表示,下半年,進一步做好防貧返貧監測工作。實行致貧返貧風險預警制度,首先由各村每個月對貧困戶、已脫貧戶生活變動、生活質量下降的信息進行有效收集,通過對脫貧戶進行動態監測,防止入貧或脫貧后返貧。進一步加大支出性貧窮幫扶力度。利用鎮村扶貧項目的收益來對支出性貧窮進行政策兜底或適當補助,緩解貧困戶生活壓力。另一方面探索建立鎮村幫扶基金池,通過吸納社會捐款、加大預算外資金的清收和項目投資等方式,做大做強資金池,并優先用于人均7000-7500元可能返貧戶,確保穩定、持久脫貧。進一步主動開展好扶貧服務活動。積極組織主動開展“送扶貧入戶、送溫暖入心”系列活動,針對貧困戶就醫不便的問題開展“赤腳醫生健康行”活動,針對慢性病補貼的辦理開展摸底調查和服務上門活動等等,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對相關政策進一步宣傳到位、對工作辦理的不便進一步服務到位、對貧困戶的困難進一步關心到位。進一步落實好幫扶責任人的責任。并將考核結果與年底評先評優和績效考核掛鉤,確保幫扶真出實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