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周璟)7月15日,當記者來到市第三人民醫院采訪時,在此住院的虹橋鎮宋橋村村民蔣桂英向記者講述了她最近遇見的一件開心事:由于屬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她此次住院不僅享受到了先看病、后付費的待遇,而且由于今年新的醫療救助政策,她的住院報銷比例也達到了近90%。
從今年1月起,我市提高醫療救助標準:特困供養人員、孤兒符合醫保政策范圍內的個人自付費用仍為全額救助,建檔立卡困難人員首次納入救助范圍,救助比例為70%,僅此一項,市財政增加支出3000萬元,而這筆錢就來自財政存量資金。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既符合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求,也順應基層和群眾的期盼,有利于提高財政存量資金的使用效益,讓“零錢”變“整錢”,集中財力更好服務民生發展。近年來,為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市財政部門嚴格按照上級部門要求,該收回的立即收回。除了完成上級財政部門的盤活要求外,還主動提高盤活標準。“根據上級要求,權責發生制計劃列支結余的盤活時間是兩年,為減少單位為避免財政指標被收回而采取虛增計劃列支的方式,并針對部分單位年底突擊創建計劃列支的情況,我們對結轉1年以上的計劃列支結余進行全部收回。同時,加大暫存、暫付資金盤活力度,除了預算內,還對專項資金專戶、代管資金專戶等暫存暫付款進行了盤活。”市財政局預算科科長張國才告訴記者,近兩年,我市累計盤活收回財政存量資金1.1億元,全部用于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補助標準,以及精準扶貧等方面,既減少了財政資金沉淀閑置浪費,又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
在財政管理工作中,我市不僅注重財政存量資金盤活,還進一步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市財政局預算編審中心主任吳偉介紹,近年來,市財政部門積極穩步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強化部門主體責任,通過單位自查、財政復查等方式不斷提高預決算信息公開質量,確保公開的預算信息資金來源明確、預算收支情況說明清晰,便于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提高財政預算透明度。目前,除有涉密信息的部門外,全市其他64個部門已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在“江蘇省預決算公開統一平臺”將預算信息公開到位,曬出了今年的預算賬本。
此外,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將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納入預算管理,明確要求各鄉鎮、園區每年新增財力用于債務化解的比例不低于20%。積極開展存量債務置換,2018年累計置換存量政府債務144.63億元,平均拉長債務期限6年以上,年節約債務利息9億元;努力上爭新增債券,2018年省轉貸我市新增債券26億元,有力保障了全市土地儲備、城市建設等項目資金需求。
攏五指握成拳,聚碎銀辦大事。如今,市財政局聚力提質增效,聚焦統籌兼顧,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和社會民生事業進步提供堅實財力支撐。財政管理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國務院辦公廳表彰,是全省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市縣;根據省政府辦公廳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被評為“財政預算執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預決算公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好的地方”,獲得獎勵資金1000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