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小提琴……在主會場左側的湖畔,臺灣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一支20多人的樂隊輪番上演,給游客和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我們帶來的節目有身體打樂,通過拍打身體傳發聲音。我們小提琴演奏的曲目是《思鄉曲》,歌曲比較通俗,大家都聽過,表達了臺灣人對故鄉的思念。”臺灣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教務主任趙佑志說,這次受邀參加“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黃橋主會場活動,感到十分榮幸,同學們回到祖國來到黃橋,也非常欣喜和好奇,希望以后多受到此類活動的邀請,增加兩岸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平均年齡66歲的泰興市晨風藝術團早早就來到音樂湖邊做準備,琵琶、二胡、弦樂、鑼等樂器共同演奏的《黃橋燒餅歌》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樂團團長何曉霞說,樂團從成立至今已經有十年時間了,這是一支老年人的隊伍,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音樂、喜歡民樂、喜歡唱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很開心。 國際樂器演奏日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來自市內外的游客紛紛來到現場觀看。黃橋鎮居民顧冬成說,他們一家一早就來到音樂湖邊,轉了一圈,感覺黃橋音樂文化很有特色,為自己是黃橋人感到非常驕傲。 近年來,“讓音樂成為生活的剛需,讓樂器成為家庭的標配”是我市音樂文化教育的主旋律,音樂文化教育在我市各級學校得到普及,此次樂器演奏日,青少年樂隊占較大比重。“今天參加這個音樂會,也是給孩子一種體驗,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陪孩子參加樂器演奏的學生家長吳雙蘭說,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希望孩子在演出活動中得到鍛煉、得到提升。 整場活動期間,黃橋鎮在音樂生態湖、鳳靈集團等場所組織演奏活動,參演的樂器品種多達20多種,除黃橋鎮的主打產品小提琴、鋼琴、吉他等多支樂隊的演奏外,口琴、豎笛、葫蘆絲、爵士鼓、薩克斯、揚琴、古箏、二胡、電聲樂等應有盡有,上演了一場器樂大聯歡,為市民帶來了一場融樂、歌、舞為一體的音樂盛宴,充分展現古鎮黃橋群眾文化深厚的底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