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燕麗娟 通訊員 石湘磊)6月20日上午,記者在鳳靈集團位于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內的新廠區看到,數臺全自動刨板機正在快速運轉,一批批國內外廠商訂購的提琴產品源源不斷地裝車發貨……
今年初,鳳靈集團6萬平方米的新廠區正式投產。為了配合黃橋鎮打造樂器產業園的規劃,2016年,鳳靈集團在黃橋樂器產業園籌建新廠。新建的廠區嚴格按照國家綠色環保標準,從油漆、灰塵、污水處理等方面,打造一個綠色環保的智能廠區。
借助樂器產業園的東風,鳳靈集團猶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目前,企業把鋼琴、吉他、提琴生產線都搬遷至新廠區。”鳳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介紹,新廠采用現代化管理模式,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線,進一步做大做強鋼琴產業,提高小提琴品質,打造百萬吉他生產基地。
上世紀60年代,黃橋與小提琴結緣,80年代起以琴為業,到如今已經擁有各類提琴生產企業220多家,年產各類提琴產品70萬把,占中國市場份額的70%和世界市場份額的30%。制作小提琴有197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已經在黃橋落地開花。小到音柱馬橋,大到琴頭面板,“拉”出來的產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一把琴讓黃橋老區引來世界關注。黃橋鎮已悄然成為“樂器皇后”小提琴的重鎮,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生產基地,并有“東方提琴之鄉”稱號。黃橋鎮決定,在黃橋經濟開發區內辟一角,打造集綜合類樂器制造、商貿物流、展覽交易、藝術培訓、藝術體驗為一體的多元化特色“中國•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致力于推動樂器制造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走品牌化建設之路。2014年,“中國•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015年獲得“全國音樂教育聯盟示范基地”稱號。
目前,樂器文化產業園有樂器生產及配套企業220多家,年加工提琴75.6萬套、吉他150萬套、鋼琴6000套、各類樂器配件100多萬套,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取得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有30多家。全鎮從事樂器加工業的人員有3.5萬人左右,主要產品有小提琴、大提琴、貝司、鋼琴、吉他和尤格利利等1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占國內份額的50%以上。其中,鳳靈集團成為中國提琴協會會長單位,“鳳靈”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斯坦特”“琴藝”“泰樂”相繼獲得省名牌商標,黃橋成為了“中國提琴產業之都”。
今年以來,黃橋鎮圍繞樂器產業鏈的前后延伸,充分發揮“中國提琴產業之都”的聚集效應,創新體制機制,使樂器產業園成為全國樂器生產的集聚地、樂器文化的集錦地、樂器人才的集匯地、樂器營銷的集散地、樂器服務的集成地、樂器旅游的集結地。
“目前,黃橋的提琴銷往歐美90多個國家,年產值約24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我鎮支柱產業之一。”黃橋鎮鎮長王曉云說,黃橋人不僅要會造琴,還要會拉琴、會賞樂,該鎮近兩年計劃投資50億元,打造一個3.8平方公里的樂器主題小鎮,集樂器文化、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和生活體驗于一體,到2020年成為產值過百億元的“愛樂之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