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孫紀剛)5月13日,在過船港務公司,一艘外籍貨輪停靠岸邊進行貨物卸載,安靜有序的工作環境與以往“轟隆隆”的發電機組形成鮮明對比。如今,停靠這里的船只只要通過受電裝置,就可以使用岸上提供的電源進行工作。
這一變化源于過船港務公司投入使用的變頻電源和變壓器岸電項目。據了解,以往的船只停靠在此地,需要燃燒柴油來發電,整個發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污染大氣。為此,過船港務自籌資金485萬元,建設了2套500KVA(千伏安)的低壓變頻船用岸基供電系統,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保護了長江生態環境。
“我們公司設計年吞吐量約400萬噸,以年靠港船舶停船約200天、平均每天用電12小時計算,該項目每年替代燃料量335噸標準油,減排48.78萬噸。”泰州市過船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紅兵說。
在港口船舶污染治理中,市交運局根據“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工作部署,大力推進岸電設施建設。目前港區具備安裝岸電條件的5家通用散貨碼頭已經安裝了3家,其余2個碼頭已經完成岸電設施采購,預計五月底完成安裝。同時,強化到港船舶生活污水、垃圾處置監管,確保所有船舶污染物處置流程可控,不直接排放長江。市交運局副局長許習鋒告訴記者:“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們聯合海事部門加強對沿江碼頭的監控,督促他們將產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全部接收上來,送有資質單位處理,真正做到零排放全接收。同時,立足長遠,聘請有資質的單位制定我市長江岸線所有碼頭和船舶的防污染實施方案,按照方案督促企業船舶實施到位。同時加強監管,堅決杜絕船舶和碼頭污染長江的行為。”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我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勇氣,攻堅克難,努力還長江一江清水、兩岸蔥綠,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泰興實施方案》正式出爐,力爭通過1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實現長江“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發展新格局,打造健康長江;通過1至2年的時間,建設“排放減少、岸線優化、水質改善、生態修復、物種多樣、公眾滿意”的健康長江。
在《“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泰興實施方案》中,我市提出,將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緊扣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通過對長江泰興段開展健康大體檢,建立大數據平臺,實施長江排口整治等專項行動,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深化和諧長江、健康長江、清潔長江、安全長江、優美長江“五江共建”,創新機制體制,強化監督執法,落實各方責任,著力解決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整治,就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落實到具體行動,我市推出了“一攬子”舉措,通過建立“長江體檢表”,對沿江排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等八個方面進行檢查,查找環境問題、環境風險和生態隱患。而在這之中,我市更是在泰州率先打響長江入河排污口清查整治攻堅戰,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充分依靠國家級專家團隊,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無人船監測、智能機器人探測等先進技術對沿江排污口開展全面系統排查監測,徹底摸清底數,以排污口溯源整治為抓手和突破口,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全面開展污染源穩定達標治理,同時,嚴控新上項目污染負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守護長江生態系統健康。
一攬子計劃抓緊制定、一系列行動付諸實施,全市上下正以雷霆萬鈞之勢,還江于民、還綠于民,讓綠色湛染江河兩岸。“我們將嚴格按照‘健康長江泰州行動’部署要求,緊密結合虹橋實際,把‘查、測、溯、治’四個環節貫穿全年,狠抓問題整改,全面推進江灘退漁還濕工程,進一步打造生態、自然、特色景致。”虹橋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世國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