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敏 林偉)位于新街鎮宋福村的鵬源養殖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占地200畝,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是新街鎮數一數二的蛋雞養殖場,主人何惠是一位因為聲帶手術離開三尺講壇的中年婦女。從一個對養殖業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年養雞逾百萬羽的養殖能手,并且帶領眾多農村姐妹走上了創業致富路。何惠把夢想扎在了農村,在奮斗中展示出了新時代勞動者的風采。
來到位于新街鎮宋福村的鵬源養殖有限公司的蛋雞養殖基地,就能看到一棟棟整齊的雞舍里養滿了蛋雞,雞架前的蛋槽里滿滿的都是雞蛋。養殖場的主人何惠正忙著和工人一起撿拾雞蛋。 養殖場的雞蛋日產12噸左右,每天發兩車,早上一車晚上一車,工人拾蛋的量很大,何惠每天有空的話都來幫工人忙。 46歲的何惠,原本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2009年不幸患上咽喉疾病,在多方求醫、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不得已放下手中的教鞭走下三尺講壇,辦理了病退手續。 何慧在看電視新聞的時候,發現對農業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就想著能不能創業,怎樣去創業,心里便有了一個規劃。 2009年,何惠來到新街鎮宋福村,征地65畝,興建標準化雞舍5棟,成立了泰興市鵬源養殖有限公司,從事苗雞孵化、蛋雞養殖、銷售等業務。公司創立之初,技術人員缺乏,各項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何惠既要努力學習養殖專業技術、加緊培養技術工人,又要適時查看雞場情況,兼顧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務,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 憑借一股拼勁,何惠放開手腳,養雞場越辦越大,場地面積從原來的65畝擴大到近200畝,欄存雞從十萬羽提增到百萬羽,公司業務從單一的蛋雞養殖前伸后延,擴展到苗雞孵化等領域,標準化雞場、全自動孵化箱、恒溫室等先進裝備一應俱全,實現一年四季養殖。率先富起來的何惠大膽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給貧困養殖戶提供資金幫扶,還與他們結成技術幫扶對子。 翁紅武是黃橋鎮的一名下崗女工,一家人生活本來過得緊巴巴的,偏偏丈夫又出了交通事故,幾乎傾家蕩產。何惠及時伸出援手,協助貸款40多萬元,并提供種苗、技術,支持翁紅武辦起了養雞場,走上了致富之路。 同為女性,何惠對處于貧困線的婦女有著別樣的深情。每次公司擴大規模招工,何惠總是優先吸納貧困婦女就業。 富起來的何惠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回報社會。她長期結對資助新街鎮、黃橋鎮、濱江鎮7名孤兒和10名單親家庭子女,資金上接濟、生活上關心,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何慧感慨道:“我從09年創業到現在,我個人總是這樣想的,一個人富了不算富,眾人富了才有路。在這個時候我帶動了當地的婦女,特別是我在公益方面的,我也不知道我撒了多少錢了。不管撒多少錢,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最基層的黨員、人大代表,這是我應該做的,奉獻社會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我將一如既往的做好我自己的公益事業,為社會多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