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敏 林偉)在古溪鎮橫垛居委會,有一座自動化的現代奶牛場——雙喜現代化生態奶牛場,目前存欄奶牛近1000頭,是蘇州雙喜乳業在江蘇地區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 雙喜奶牛場采取的是發酵床散養奶牛模式。傳統養牛,每頭牛一天的排便量是50-60公斤,約等于20頭豬的糞便量,清糞工作量大。而發酵床養奶牛,牛糞、尿可以通過微生物分解轉化成無機物和蛋白質,節省了人工和水費,從而提高了養殖效益。工人每個月定期添加木屑,保證奶牛的舒適度,減少牛場里面的濕度。木屑的作用主要是讓發酵床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到了一定的時候清理出來的肥料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施用于農田。 在高大寬敞的牛舍里,一頭頭奶牛正悠閑地嚼著草料,不時發出渾厚的“哞哞”聲。記者觀察到,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有個黃色的耳標,而且這個耳標上面還有一些數字,每頭牛的其中一只腳上還有一個像腳環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呢?徐云龍是雙喜奶牛場的生產場長,他介紹說,牛耳朵上這個黃的東西是一頭牛的耳標、這頭牛的牛號,也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腳上的東西是每頭牛的計步器,記錄每頭牛的活動量、采食、產奶等各個方面,通過系統的電腦能夠把它記錄下來,每次擠奶的時候都能識別。徐云龍還介紹,這“耳釘”和“腳圈”里面儲存著奶牛的所有有用信息,包括出生時間、譜系、初次產奶時間、監測活動量、發情情況等。如果一頭牛的活動量少于或多于正常活動量,終端系統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根據報警編號到現場進行觀察,判斷牛是生病了還是正處于發情期,以便做出正確的處理。 雙喜奶牛場的擠奶車間,是現代化的無菌操作環境,擠奶機完全由電腦控制,奶牛進入到特定區域,經過清洗、按摩、套杯、噴灑藥浴等步驟后,就可以擠奶了。整個擠奶過程僅需5-8分鐘。擠奶機擠出的牛奶通過管道,立即被送到牛奶儲存罐中進行消毒和冷卻處理,2小時內便可運送到市場。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偌大的一個奶牛場,很少見到工人的身影。據了解,這家擁有近1000頭奶牛的奶牛場,日常工作只需要10個工人,年均產奶量卻一直保持在8噸以上,這主要得益于全智能化飼喂、擠奶系統和科學合理的飼養與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