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呂榮 段圣呈) “周家父子兵,革命不要命,不怕放火燒,為了老百姓……”70多年來,在開綠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歌,家喻戶曉,老少皆會,村民們口口相傳,紀念著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生命的革命烈士周開祿。 4月2日上午,清明將至,在村委會的組織下,村內的20多名黨員干部,手拿鮮花,來到周開祿的墓前,敬獻花籃、鮮花、默哀敬禮,并在周開祿的墓碑前進行入黨誓詞宣誓,以此來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托哀思,告慰英靈。 周開祿原名叫周開路,23歲周開路就在古溪區區委書記兼東南戰區政委刁九成領導下,任連指導員。因當時形勢緊張,周開路怕自己暴露后連累家人,將名字改成了周開祿。 周開祿不負厚望。1944 年1月,周開祿帶領游擊連,在如皋的丁堰、林梓、白蒲一帶分散游擊。當時連隊裝備奇缺,入冬后,戰士們依然是薄衣單鞋,泰興縣委了解情況后,組織了近百套棉衣,隱藏在溪橋一堡壘戶家中。周開祿接到提取通知后,立即組織了取衣小組,三更天返回,遭遇了一小隊偽軍,周開祿謊稱是做小生意的商販,與偽軍周旋,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好戲。 同年秋天,野廟土匪八中隊接到線報,如皋林梓有“共匪”活動。周開祿認真分析了敵我形勢,覺得敵人上門叫陣,這招該接,不過不能硬碰硬。周開祿利用高粱地、蘆葦塘,在青紗帳里跟敵開展游擊戰,取巧殲敵。全連三個排,每個排抽出了五名能跑善戰的戰士,留在村里當“誘餌”,其余人員按指定地點設伏,部署停當。亡命之徒被引到了高粱地、蘆葦塘邊上,卻傻了眼,游擊健兒,沉著應戰,彈無虛發。野廟土匪八中隊吃了敗仗,惹惱了分界炮樓里的頑偽,一把火將周開祿一家七口賴以生存的三間草房給燒個精光。“周家父子兵,帶頭鬧革命,不怕燒房子,心向老百姓”的歌謠,就是那個時候傳出來的。 1947年,解放區軍民發起了局部反攻,使敵占區日益縮小。周開祿謀劃,覺得是端掉分界炮樓,拔掉這根毒釘的時候了。同年4月27日,周開祿和隊副汪學模化裝偵察結束后,因無家可歸,就潛入本村村民周長勝家歇腳,不料走漏風聲,在距離不到四百公尺的堅持村,幫家人插秧的敵自衛隊長接到密報迅速趕到,命槍手將周長勝家的大門封得嚴嚴實實。 周開祿雖然犧牲了,但開綠村人民贏得了解放。如今,開綠村人才輩出,新鄉賢王紹富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從未忘記幫扶弱勢群體的義務,熱心回報社會的責任。為解決村民走路難,過河難及本村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王紹富累計投入96萬元,鋪設硬質路4.5公里,安裝路燈75盞,維修加固農用橋3座。 80后徐紅兵,先后參與了神舟二號至神舟六號、天宮一號、神舟八號至神舟十號、嫦娥一號至嫦娥三號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親歷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大型任務。2016年,轉業回家的徐紅兵在家鄉開辦了江蘇開綠循環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從事有機肥料加工,探索綠色循環經濟。 周開祿的精神鼓舞著開綠人民,發揚優良革命傳統,崇尚文明節儉村風,唱響紅色開綠品牌,建設強富美高新農村。目前,村內工業企業有九家,就地轉移剩余勞力近300人,鵬程禽蛋電商、開綠循環農業、榮燦果業和正國農場流轉土地近2000畝,引領現代規模農業穩步發展,成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2018年底村三產總值達到99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5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1300元。江蘇省民主法治村、泰州市林業綠化示范村、泰州市文明村等各類榮譽紛至沓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