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ㄓ浾 張武平 黃帥)納新新能源通過有針對性的設備投入、技術改造化解發展瓶頸,推動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前不久,公司被評為泰州十佳智能制造企業,這為企業新年開局鼓足了勁。 2月23日,在納新新能源智能車間,公司新產品20安時鐵鋰電池正在批量生產,這一新產品比國內同等的鐵鋰電池循環壽命更長。由于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用工比過去減少了三分之一。納新新能源于2015年12月起開始實施鋰離子電池生產車間智能化改造,歷時兩年整,總投資2000多萬元。車間原先擁有3條鋰離子電池生產線,經過智能化改造,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上287臺生產、試驗、檢測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比例達100%,設備聯網比例達100%。公司生產科長張春城告訴記者:“公司配料工序由傳統手工加料模式增加為全自動上料系統,通過電腦來控制各個物料的配比重量,精確度由以前的幾百分之一控制到目前的千分之一以內。而焊接線的工序,由原來的成型到現在的封裝完成16道工序,統一由一條焊接線來實現。” 納新新能源車間智能化改造完成并投入生產后,2018年,公司實現開票銷售1.1億元,增幅達到了815.7%,生產效率大為提升。公司副總經理何小龍介紹,車間智能化改造后,縮短產品上市時間15天,流動資金周轉周期減少3天,庫存周轉率上升30%,企業生產能力逐年提升,產品技術指標性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納新新能源主要生產能量型和功率型鋰電池。公司開發的10安時高功率鋰電池、20安時高功率鋰電池等新產品體積小、循環壽命長,廣泛用于新能源汽車、家庭儲能。企業負責人表示,依托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技術,將把公司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鋰電池生產基地,爭做新能源材料和儲能器件領域行業“領頭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