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敏 林偉)在我市黃橋鎮東閭村有一家山雞養殖場,業主閭磊是一名退伍軍人。6年前,閭磊成立了德盛園畜禽養殖場,搞起了特種養殖,飼養起了山雞。在他的辛勤付出下,山雞的經濟效益逐步凸顯。
在黃橋鎮東閭村的一處農家小院內,德盛畜禽養殖場的主人閭磊正在剁著南瓜,為山雞準備下午的加餐。閭磊介紹,在養殖場的山雞喂食上,他一直在動腦筋。除了給山雞每天加餐南瓜外,早晚他還給雞群喂食玉米、豆粨等糧食,以增加山雞的營養,從而讓雞肉口感更好。
閭磊今年37歲,10年前退伍回鄉,一直都從事著傳統的生豬、蛋雞養殖,由于規模小,辛苦一年也就只能賺3萬多元。一次偶然的機會,閭磊接觸到山雞菜,動了養殖山雞的念頭。隨后閭磊出去考察時又了解到山雞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養殖山雞大有“錢”途。
2012年年初,閭磊一次性購回800羽雞苗。雞苗剛引進那段時期,閭磊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一晚上要起床三四次,觀察雞苗情況。山雞本性好斗,互相追逐打斗,很多被啄得羽冠不整、頭破血流,由于沒有養殖經驗,有時一天有10多只山雞因打斗而死亡,這讓閭磊非常心痛。
第一次養殖失敗后,閭磊并沒有氣餒,他仔細觀察山雞的生活習性、特點,精心照料。為了提高雞苗的成活率,他認真查閱資料,向專家請教,潛心鉆研,慢慢摸索實踐。為了防止山雞打斗,他給每只山雞都配了一副“眼鏡”。閭磊介紹:“這副‘眼鏡’是防護眼鏡,必須在山雞出蛋殼30天之后戴起來,引進的第二批雞苗帶上‘眼鏡’后基本沒有出現特別的打斗現象,基本上可以達到80%左右上市。”
現在,閭磊的山雞養殖在泰興以及蘇南一帶已很有名氣,年養殖山雞三四批,每批都在1000只左右,每月都有固定的供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