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姝文 通訊員 萬靈 常勇 孫紀剛)前不久,虹橋鎮委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編制的《泰興市虹橋鎮鎮級河道調研與分類評估研究》報告通過專家評審。根據“一河一策”要求,雙方通過座談、走訪、實地踏勘和采樣化驗分析等形式,對該鎮30條鎮級河道水環境和水生態現狀進行了全面摸排和分類評估,并逐河落實整改提升方案,目前已付諸實施,正在著力打造“以水為韻、以綠為衣、水綠相融”的生態水環境。 “虹橋是典型的江城水鄉,境內河網密布。我們堅持把改善提升生態水環境作為民生重點工程來抓,突出優美宜居,持續加大投入,強化整治攻堅,取得明顯成效,已經創成江蘇省水美鄉鎮。”虹橋鎮鎮長樊暉介紹,該鎮境內共有靖泰界河、焦土港、羌溪河3條市級干河和30條鎮級中溝、759條村級河道。根據《虹橋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該鎮已落實總河長1名、鎮級河長42名、村級河長335名,并逐河逐段設立河長公示牌,實現河長制管理全覆蓋。在定期召開河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強化巡查管護和跟蹤督查的同時,全面推進黑臭河道整治、活水工程和河道綠化,促進虹橋的水越來越清、越來越活、越來越美。 “按照整鎮推進要求,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實施黑臭河道整治,并已高標準通過主管部門驗收。”虹橋鎮水利站負責人吳愛國介紹,去年,該鎮累計實施黑臭河道整治113條,今年計劃整治75條;后又結合群眾建議,自我加壓,新增黑臭河道整治任務48條,目前已全部完成。涌興、張公等村不僅圓滿完成任務,還結合脫貧攻堅工程,在整治一新的河道內放養了魚苗,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負責喂養管理和河道保潔,養殖收益全部歸困難群眾。 圍繞“活水”要求,虹橋鎮主動克服水系復雜、工程體量全市最大等方面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配套力度,嚴格按照“一壩一策”“一涵一策”要求,精心制定施工方案,組織24支施工隊伍分12個標段同步實施,累計拆除廢壩86個,拆壩改涵254處,超額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目前已進入決算審計階段。同時,接通“斷頭河”9條,總長1564米,完成土方29165方;整治莊河71條、今年累計整治河道195條,目前已經全部完成。2019年,計劃拆壩改涵67座,溝通水系1處,目前正在抓緊做好信息發布、招投標等前期準備,確保各項工程早開工、早竣工、早受益。 結合生態工程建設規劃,虹橋鎮堅持高標準推進河道綠化,上半年在焦土港、靖泰界河兩條通江干河補栽綠化5.1公里,栽植竹柳3250棵、夾竹桃3367棵,9月底新栽桂花樹1000棵,提升了干河綠化層次和品味。引導各村加快推進以干河為依托的綠化林網建設,全鎮新增沿河綠化1萬多米。針對部分河道綠化苗木規格偏小、枯死問題,專門制定了綠化提升方案,10月底全部補栽到位。在建成九圩港、同德中溝、焦土港風光帶等水綠走廊的基礎上,完成江灘“退漁還濕”3.3公里,建成沿江生態廊道虹橋先導段800米;虹潤濕地公園、焦土港風光帶、四橋港風光帶等生態工程全部建成開放,長江生態文化街區已完成綠化景觀設施建設,成為虹橋人新的“鄉愁”和大江風光樣板區的嶄新名片。 “構建完善長效管護機制,是我們加快推進河長制工作、建設水韻虹橋的關鍵所在。”樊暉介紹,除了制定下發《關于正常開展鎮村河長巡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黨委政府已經把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納入對各村(居)、有關單位的績效考核內容。各村(居)根據《虹橋鎮中溝全面綠化實施計劃》要求,組織編制了中溝、莊河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并持續加大河道巡查管護力度,針對骨干河道沿河扒坡種植反彈問題,已組織力量清理到位;完成規模養殖場整治15家,整治非規模養殖場116家,已關停9家;在焦土港虹橋段沿線拆除違章建筑31處,拆除羌溪河毗蘆閘北側違建4戶,將河長制工作落到了實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