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崢 趙望)改革開放40年來,泰興湯臣壓克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月生,面對同行追趕和國外的輕視,砥礪前行,一次又一次攀登行業高峰,把企業從當初一個做麻將料子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如今國內壓克力行業的“大哥大”,農家子弟成為行業領軍人!
在湯臣壓克力的厚板生產車間,湯月生正帶領研發團隊查看全球最大的壓克力球體的預拼裝效果。這是湯臣“牽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制的中微子實驗有機玻璃球,直徑達35.4米,它將用于探索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是僅次于“天眼”工程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投入最大的項目。“大”也就意味著難,制造工藝、拼接工藝等一系列空前的技術難題都需要湯月生和他的團隊一一攻破。
湯月生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從學校畢業后跟著父輩做麻將。當時正好趕上改革開放,趁著好形勢,湯月生在承包的車間里做起了工業用有機玻璃板材。初期,臺灣同行的一次玩笑,讓他記憶猶新。
從那以后,湯月生就開始尋找機會,想帶著工廠轉型,做國內首家壓克力生產廠。對于壓克力工藝,湯月生并不太懂,就在一籌莫展時,廣東的一次培訓班,讓湯月生看見了曙光。遇到技術問題時,湯月生就打長途電話,向國內外同行求教。
緊跟時代發展和行業步伐是湯月生矢志不渝的信念。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要建造壓克力材質的“種子圣殿”,將數萬顆種子包埋在壓克力球體里,制造難度相當高。湯月生得知消息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將樣品研制出來,拿到英國上海領事館,尋求合作。
項目順利交付后,湯月生規定,未來湯臣的板材出口,第一個要出口到英國,讓英國人看看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憑著自力更生的倔勁兒,湯月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產品技術和質量控制上。隨后幾年,不惜投入3000萬元購買設備。產品合格率從建廠初期不到90%,到現在穩穩地控制在98%以上。
常年在一線參與生產研發,湯月生從外行變成了亞克力專家。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也在他的推動下攀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當初外國人以為不能生產的產品現在也早已不在話下。
在泰興經濟開發區,湯臣的新廠區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新廠房也在建設當中。憑著勇攀高峰的雄心壯志,湯臣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壓克力行業的領頭羊,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世界首例高鐵全封閉聲屏障、中科院全球最大的壓克力球體等大項目紛紛選擇湯臣,湯臣也正在湯月生的帶領下登上更高的行業高峰。
編后:
有機會就要去爭取,有差距就要去趕超,有實力就要去創造。企業家的優秀品質,離不開勇攀高峰、永不放棄的倔勁。湯月生正是憑借這股勁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成為行業領軍人。未來,湯臣也必將因為這股倔勁實現更大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