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江 徐磊)近年來,我市建立扶持機制,大力推進就業創業。一批具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成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頂梁柱。新街鎮金干村的葉亞樂,便是其中的一位。 31歲的葉亞樂,畢業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由于技術過硬,很快在杭州一家軟件公司做了程序員,成為許多人羨慕的IT精英。然而葉亞樂的心里始終有個夢想。“每年回家過年的時候,看到村里不少年齡大的鄉親們找不到工作,靠著幾畝田過日子,生活比較艱苦,當時就有回來創業的打算。之所以選擇編藤這個產業,是因為它綠色環保,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多。”葉亞樂說。 2017年初,葉亞樂毅然辭去了程序員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立了泰州新遠家俬有限公司。公司主營編藤家具的設計、銷售和服務。創業之初,葉亞樂原本打算引進傳統的天然藤條加工項目,但一次和家人去德國旅游時,發現當地都是用的一種合成藤條,這種藤條加工出來的產品不僅比天然藤條美觀,使用壽命還要長幾倍。 葉亞樂立即選擇了合成藤條作為企業的主要加工材料。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招工,葉亞樂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凡是周邊村民,不管年紀大小,他都給予接納。很多人都勸他招工就要招年輕能干的,但葉亞樂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初心,讓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進了企業。對于他來說,沒有技術經驗可以培訓,最重要的是為村民創造一個好的就業平臺。 葉亞樂的企業里總共一百多名工人,半數以上都是老年人。為了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葉亞樂每天下車間指導,甚至還幫工人干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有工人都熟練掌握了制作流程。68歲的人戴廣桂,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他說:“因為沒文化,身體也不太好,所以工作很不穩定。現在到廠里來上班,離家又近。這里都是以計件發工資,只要手勤快點,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塊錢收入,同時廠里還有很多福利。” 葉亞樂專心將產品定位瞄向了歐美市場。他利用自己精通網絡的優勢,用電子制圖軟件設計產品。經常參加家具展銷會,拓寬視野。企業先后設計出了數十種新型編藤家具,受到了海外客戶的好評,訂單紛至沓來。短短一年間,企業的銷售額從最初的1700萬元增長到了近3000萬元。現在,葉亞樂拿出資金購置了大量的編藤加工工具,免費發放給周邊貧困戶,建立了數十個編藤加工點。 三十而立,對于葉亞樂來說,他的人生夢想才邁出了一小步。葉亞樂說,等企業做大做強后,要將編藤加工點覆蓋到更多農村,為家鄉打造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