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ㄓ浾 王姝文 通訊員 郭美娟)8月26日上午,記者見到丁建玉時,他正在辦公室里接待來訪的村民。盡管平日工作比較繁忙,但是有村民來訪,他總是會放下手頭的工作,遞上一杯茶水,認真傾聽大家的訴求,想辦法為他們排憂解難。剛把來訪的村民送走,他又匆匆忙忙趕往王廠村,為村民何永芳送去去年某企業拖欠的工資尾款。 在分界鎮,丁建玉是遠近聞名的“討薪大王”,幾乎每年都會幫助村民拿到拖欠勞動報酬近百萬元。分界鎮王廠村五組村民何永芳告訴記者:“去年底,我去找老板結算工資,但是一直拖到快年三十的時候還沒能要到,丁代表聽說情況后主動幫我去催要,最終在過年之前幫我結算了大部分的工資,解決了我一家的燃眉之急,讓我們能過個好年。” 丁建玉是分界鎮司法所所長,2016年當選為市人大代表。三年來,他深入基層走訪調研,為農村群眾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在他的努力下,一些“事實孤兒”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有效解決了他們生活和學業方面的難題。 “在平時的走訪中,我發現村里有相當數量的孩子,雖然不是孤兒,但是父母失蹤多年或發生特殊情況,無人照顧。我就希望能夠做一點事情,去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作為司法工作人員,丁建玉對“事實孤兒”這類群體給予了很大的關注。 “事實孤兒”,指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其父親或母親存在失蹤、死亡、患有精神病、正在服刑或重殘等無法履行法定監護人義務的情形。 “事實孤兒的境遇雖然與孤兒相似,但因為他們不符合孤兒父母雙亡的條件,不能享受到有關政策和待遇,普遍面臨著生存困境。要做的第一步是對他們父親或母親宣告失蹤,幫助他們認定孤兒身份。”在多方面走訪調研后,丁建玉提出了“基層事實孤兒亟待關注”的建議。 在丁建玉的建議和奔走下,我市司法部門與檢察院、民政部門協作,先期試點開通綠色通道,通過民事訴訟中的特別程序,為“事實孤兒”申請宣告父親或母親失蹤,確認他們的孤兒身份。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批示,目前“事實孤兒”法律援助工作已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全省數千名“事實孤兒”都順利登記在冊,享受每月一千多元的孤兒養育金。 分界鎮官莊村的錢思雨今年8歲,由于父親發生交通意外過世后母親離家出走,她和弟弟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日子過得相當拮據。自從去年被認定為“事實孤兒”登記在冊后,姐弟倆每月能有近3000元的救助金。爺爺錢中其告訴記者:“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在這孩子身上,但是我們年紀大了,已經沒有能力很好地照顧他們了,如果不是丁代表,孩子的基本學業和生活都沒法維持。他改變了我們全家人的生活,也改變了孩子的命運。” 隨著代表工作的深入開展,丁建玉發現很多群眾對法律知識不了解,遇到麻煩沒有意識找專業人員咨詢,而村里的司法服務站卻長期閑置在那里。丁建玉說:“在走訪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村里的行政司法服務站在法律服務這方面都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真正做到無死角惠及到所有的群眾。” 2017年,丁建玉提出了“關于村居司法所行政服務站規范化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省司法廳廳長的批示。隨著相關工作落實到位,村里的司法服務站開始規范化運行,前來進行法律咨詢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雖然當選人大代表的時間并不長,但是丁建玉提出的建議有兩條得到省級部門領導批示并得到落實,幫助群眾解決了大量難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大代表的光榮職責,贏得了群眾的好評。丁建玉說:“今后我會繼續關注民生問題,用更多好的建議,去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和基層群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