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江 徐磊 通訊員 蔣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指引下,河失鎮同心村利用自身區位優勢,以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結構升級,將全村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產業特色村。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種植戶王戈章卻頂著烈日在自家的桃林中忙碌著。今年他家的水蜜桃大豐收,市場銷售形勢也不錯,預計能達到八十萬左右,純利潤也能達到四十萬。 過去,同心村工業經濟薄弱,農業生產單調,村容村貌較為落后。為了讓村民增收致富,同心村兩委會鼓勵村民培育優良綠化樹種和珍稀喬木樹種,引導村民走上特色發展之路。38歲的黃偉大學生畢業后回到村里創業。看到村里種苗木的人愈來愈多,黃偉下定決心拿出數十萬元,開了一家盆景花卉銷售公司,將村里的苗木整合起來裝盆,用盆景的方式來銷售。地產的苗木,經過黃偉的造型、設計、裝盆以后,價格要翻上幾倍。“現在純利潤已經達到二十萬以上每年,并且情況比較好。”黃偉說。 在334省道旁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內,同心村就有二十多家這樣的盆景花卉和苗木銷售批發點。有的為村里搞配套服務,也有種植戶自產自銷,每年銷售總額超過兩千萬元。為了推進苗木、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銷售,村兩委會先后組織了多家電子商務服務站,幫助村民銷售各類產品,解決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這兩年,隨著綠色產業日趨興旺,村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基本都在苗木基地工作,每年至少有三萬元的純收入。越來越多的打工者有了創業的干勁。村民殷新東告訴記者:“自從村里有了苗木基地,就到這里來打工,明年我也準備做苗木生意,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經濟水平。” 如今的同心村,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美景,頗具規模的苗木產業也已成為了當地村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河失鎮同心村黨總支副書記楊國成介紹,該村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也致力于環境美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讓老百姓越來越富,生活環境也越來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