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鑫 周偉 毛磊 李帥)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宜興市一直走在前頭。他們把創建做成一項“民心工程”,形成了部門齊抓共管,市民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目前,我市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已經起步,宜興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流動攤點、出店經營、夜市大排檔擾民……是困擾城市管理人員的重點難點問題,宜興市城管部門對癥下藥,采用“一線工作法”,對重點區域采取定點、定人、定責值守管理的做法,值得城管人員學習。市城管局行政執法大隊四中隊中隊長謝毅表示,將積極學習和借鑒宜興的成功經驗,重點做好流動攤點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沿街商戶門前三包責任,加大戶外廣告、店面不規范施工等重點、難點問題整治力度,全面推行精細化、長效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建設和管理好農貿市場,直接關系市民生活環境和城市形象。宜興市堅持“三分改造、七分管理”,將農貿市場打造成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市市場監管局市場規范科科長劉松嶺表示,將積極學習宜興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長效管理的先進經驗,會同相關部門,扎實推進我市市場升級改造、推行星級管理工作,按照“一場一策”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造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加快項目推進,確保年底前改造到位,為市民營造文明有序、安全舒心的消費環境。
文明交通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市交警大隊對標宜興,將緊緊圍繞“保安全、保暢通、降事故”的工作主業,壓實工作責任,狠抓源頭監管,加強路面管控,強化隱患排查,以數據分析助力交通安全防線。
基層社區建立一支長效志愿者隊伍,將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增色不少。國慶二村社區著力打造“永豐情”志愿服務品牌,開展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社區對照創建標準和要求,梳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在城中村改造區域內已動員遷墳9座,清理路障9處,樹木9根,拆除違章搭建28處。
作為最有價值、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令人向往!然而,文明城市的創建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哪個單位和個人的事情,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參與,共建共享。我市的文明創建之路剛剛啟程,我們任重而道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