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崢 趙望)麻將是大家常見的娛樂品,泰興是著名的麻將之鄉。5月15日,讓我們走近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軍,感受方寸之間雕刻技藝與文化傳承的魅力。 一大早,劉軍就在工作室里雕刻麻將,兩平方厘米的牛骨面上,劉軍正在進行鏤空雕刻,這樣的雕刻技法是劉軍自創的,比起平面雕刻,上面的字體、人物看起來更立體、逼真。 泰興麻將的雕刻工藝流行于十九世紀后期,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造就了許多工藝大師,劉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17歲就跟著從上海、蘇州一帶回泰興的老師傅學手藝,從最簡單的條子、筒子開始,連“一萬”的“一”字,也要練上幾個月。劉軍說,雕刻時把手劃破是常事,因此雕刻需要耐心,他堅信“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雕刻了幾十年,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到。 磨得發亮的鉆頭柄,成了劉軍深耕麻將雕刻技藝最直觀的印證。為了讓雕刻的人物更傳神,劉軍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久而久之,手變得粗糙、變形,身體也落下了職業病。 在眾多劉軍雕刻的麻將中,有一副是他格外珍藏的。牛骨面上雕刻的不是色彩鮮艷的人物,而是蒼勁有力的書法。這是劉軍耗時近半年的時間,一刀一刀將紙上的字刻在麻將上,毛筆筆鋒和刻刀刀鋒在麻將上實現完美融合。 付出總會有回報。劉軍雕刻的《水滸傳》108將、《三國演義》群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等人物肖像麻將在各類工藝美術比賽中屢獲大獎,2014年,劉軍被省文化廳認定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泰興麻將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張橋鎮人社所所長印富根感嘆,能夠將108將反映到麻將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僅把傳統麻將雕刻藝術傳揚廣大,更弘揚了祖國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