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慶國 張武平 董青 黃帥 通訊員 曹濟兵 呂曉文)泰興經濟開發區,在加快創新轉型、綠色發展、提升能級中,同樣面臨著污水、廢氣、固廢、安全等一些嚴峻的挑戰,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問題不粉飾。泰興經濟開發區未雨綢繆,從點到面,從眼前到長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科學謀劃,整體布局,走上了綠色發展生態發展之路。
水是生命之源,吮吸著長江母親乳汁的泰興人民,對長江永存感恩和敬畏之心。對于化工轉型升級來講,治水是繞不開的難題。泰興經濟開發區注重源頭把控,確保穩定達標。所有污水集中處理,各企業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達到國家三級排放標準后,統一送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集中處理,污水接管率達100%。現有企業污水排放實施“刷卡排污”,在線檢測污染總量和濃度,所有企業必須明管排污。與此同時,中水回收,已經排上議事日程,泰興經濟開發區即將建設生態涵養區。不遠的將來,企業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相分離。一個堅定的信念,在泰興經濟開發區人心中升騰,不遠的將來,不再向長江排一滴工業污水。
目前,泰興經濟開發區擁有四家固廢處理企業。年處理2萬噸的福昌固廢正在申報省級危固經營許可證;年處理1.5萬噸的愛科固廢運行有序;30萬方的聯泰填埋場將打造成為靜脈產業區,進行固體廢一條龍處理。關心環保和公益事業的人士,也許還對以泰興環保執法為素材的電影《環保局長》記憶猶新,它是泰興環保人和經濟開發區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作為園區的環境監管機構,近年來,我們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持續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查重處環境違法行為,規范企業環保行為,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為園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可靠保證。”泰興環保局經濟開發區分局負責人周鐘武說。
針對少數企業運行中,廢氣跑冒滴漏的現象,泰興環保局采取了最嚴厲的國標加民標的標準,綜合執法,以市民的感受和獲得感來進行評判。對此,生活和工作在開發區的人,感觸最深。“總體來說我們現在的環境比過去要好得多,晚上出來跳舞、散步的人也多了。”泰興市濱江鎮過船村村民蔣根寶說。
環保和安全,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兩條高壓線。每月一次的管委會書記會議,不談成績,專題研究問題,督查整改進度,把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壓實、再壓實。許多企業,在完善好硬件設施的同時,注重全體員工的環保安全教育和素質提升,形成了規范有序的安全文化。
環保和安全,從應對走上常態,凝聚著泰興經濟開發區人的執著和追求。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現在,企業500米敏感區范圍內民居全部拆遷完畢,村民喬遷新居;一條2千米長、75米寬的生態隔離帶已經形成,各類樹木,既是景觀,也是安全的屏障;順應市民期待,規模宏大的福泰公園、濱江公園正在加快建設;既要用好長江,更要保護母親河,市委市政府明確沿江兩公里岸線永不開發。泰興人民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現在,集水、氣、固廢、安全監管為一體的智慧化平臺正在加緊建設之中。一個港產城融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化工產業園區,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區、國家智慧化工園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編后:
讓一江碧水浩蕩東流,讓泰興經濟發展高質量上臺階,我們必須始終堅守鮮明的發展導向、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環保安全系統底線思維,制定時間表、劃好路線圖,更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干出新業績,創造新面貌,譜寫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