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慶國 張武平 董青 黃帥 通訊員 曹濟兵 呂曉文)泰興經濟開發區是全國名列前茅的化工園區,也是我市最大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下,如何“創新轉型、綠色發展、提升能級”,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也是園區人思考的重大課題。這兩年,全區上下堅定發展信心,明晰發展路徑,聚焦發展合力,沖刺千億級目標,奮力譜寫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泰興模式”。
新浦化學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基礎化工龍頭企業,也是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鏈的源頭活水。目前,公司生產的燒堿、氯氣和氫氣三種基礎原料產品,正通過管道配套給園區的六家企業。這種隔墻供應,不僅實現了園區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也推動了園區企業的清潔生產提檔升級、節能降耗。
20多年來,一路前行,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鏈建設成效明顯,氯堿、丙烯酸、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丙烷等特色鮮明、高端化學品重點突破。在看到基礎化工雄厚的同時,開發區依然發現了進一步發展的原料短板。乙烯作為最基礎原料,長期受制于外商。讓龍頭企業進一步發揮骨干支撐作用,新浦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建設。項目投產后,將為進軍高端精細化學產品提供充裕的原料支撐。
預計,110萬噸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后,15萬噸的丙烯供應區內企業;新增的65萬噸的乙烯,除了新浦自身消耗外,也將在園區循環使用,滿足相關企業發展需求。循環產業結碩果,泰興經濟開發區已經形成氯堿、烯烴、鋰電池等多條強壯產業鏈,60%的產業都可以上下游對接,建成了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改革創新的步伐從來沒有今天這么迫切。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互聯網+”的深度變革,面對已有的基礎稟賦,敢為天下先的泰興開發區,率先觸摸到了產業經濟的新藍圖、新業態、新路徑,全力將鏈條優勢轉化為區塊優勢。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泰興經濟開發區調高站位、調優思路,聚焦聚力“1+5+X”特色產業體系,建鏈、補鏈、強鏈,在更高的平臺上謀劃新一輪發展。即:一個世界級精細化學品產業基地,新材料、醫藥、日化、涂料涂裝、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個區塊,若干個非化工旗艦型基地。每個區塊,都擁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在日化區塊中,盛泰化學30萬噸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醇醚等系列產品,華東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醇、脂肪酸,以及金燕化學和凌飛化工的環氧醇醚產品,為日化產業提供了最基礎的配方原料。2018年4月18日,中國·泰興日化產業園正式開園,投資5億元的江蘇綠傘捷足先登。將建設年產10萬噸家用液體清潔洗滌劑、5萬噸個人清潔護理用品等產品,達產達效后,營業收入達20億元,稅收1億元以上。
在醫藥區塊中,擁有濟川藥業、博瑞生物制藥、恒潤制藥、諾華凱等藥品、醫療器械制造企業20多家。其中,濟川藥業集團系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2016年位列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第3名、中國最具競爭力醫藥上市公司20強榜單第15名。“園區正依托主導產業,著力打造新材料、醫藥、日化、涂裝和高端裝備制造五個區中園,實現了從產品鏈到創新鏈,產業鏈到區塊鏈,制造鏈到服務鏈的全面提升,持續把1+5+x特色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做精做特,真正走向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快速崛起。”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科員田佑君說。
2017年,泰興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國稅開票銷售805.8億元,增長23%;工商稅收收入30.6億元,增長15.5%;協議利用外資突破1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1.71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3.7億美元,增長31.7%;濟川藥業集團、新浦化學稅收收入分別突破10億元、5億元大關。好風憑借力,泰興經濟開發區正在區塊鏈經濟新業態中,做大做深做強創新轉型、綠色發展、提升能級這篇大文章。
編后: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誰都想豪情萬丈,搶抓機遇,大顯身手。如何創新,怎么創新?需要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提高站位,放眼長遠,明晰方向。知道“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揚長避短,統籌謀劃,順勢而為。泰興經濟開發區“1+5+X”,就是大創新、新思維。方向對了,我們就不怕路途遙遠,定當風雨兼程,迎接泰興經濟開發區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