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段圣呈 通訊員 徐界平)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近年來,黃橋鎮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積極整合資源,集聚有效要素,建立現代農業體系。
趁著這幾天的好天氣,野屋村農場業主吳建軍忙著指導幫工栽植梨樹。2017年,吳建軍在野屋村流轉土地200多畝,發展現代農業,先后種植了洋蔥和日本大蔥,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今年開春后,他再次發力,引進了蘇脆958梨樹和早熟黃桃,進一步提升土地產出率。
野屋村有耕地面積近3000畝,2016年以來,村兩委會一班人走出去、請進來,邀請能人發展現代農業。目前,村里已流轉土地1500多畝,主要有稻麥兩熟種植和蔬果種植。
徐州人翟華友在南沙村流轉土地350畝,主要種植蘿卜、洋蔥及西瓜,平均每天用工達20多人,年發放工人工資近30萬元。2017年,南沙村引進生態農業種植項目,投資20余萬元建設現代化高標準設施大棚,主要種植伴礦景天和美國籽粒莧,不僅產生了經濟效益,還具有一定的土壤修復功效。
近年來,黃橋鎮進一步鞏固省級菜籃子基地創建成果,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合心、勤豐、新洋、南沙、陳橋等村設施蔬菜基地和翁莊、南岱、陳橋水產養殖基地。大力推廣鋼架大棚、連棟大棚、噴滴灌、避雨等現代設施,實施蔬菜集散中心建設,新增設施農業4000畝。與此同時,黃橋鎮樹立“大農業”概念,做好“接二連三”文章,依托祁巷和果園場的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加快農業旅游開發建設進度,鼓勵有條件的村發展生態觀光、采摘體驗、農家休閑等鄉村旅游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
